Loading AI tools
中华民国嘉义县梅山乡辖下一里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眼村,台湾村落,位在嘉义县梅山乡,北邻云林县交界,西倚大尖山棱脉,南为碧湖风景区,东隔清水溪与云林县划界[1]。龙眼村自清咸丰开村以来,“龙眼”此名一直根留至今,却非以龙眼为主要经济作物,全村介于海拔700~1300公尺间,多数地区海拔落在800~1000公尺。除冬季外,其馀季节皆潮湿多雨,适合种茶,故龙眼村民于1977年,富以栽种青心乌龙茶为主要经济作物[2][3][4]。
起初入垦人士是来自梅仔坑、竹头崎[注 1],眼见满山甚多的山龙眼树[注 2],故名“龙眼林”,渐久,大多纷纷往龙眼林的山下发展,交通已不经龙眼林,并在现今的店仔发展出数家杂货店,以应付往来梅仔坑的商旅,原称龙眼林也就被误称龙眼林尾[5][6]。龙眼村的开发是始于清咸丰年间,由于山下的梅仔坑一带,已进驻许多汉人开垦,因此也有一说是在清道光年间,便有人往梅仔坑深山移动发展,现今透过龙兴宫可知,该庙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注 3],便不难知道开村历史[2][5][7]。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龙眼村受困共有657人,在竹仔岑有两栋房屋倒塌[8]。2005年3月5日深夜,全台降雪,雪线低于海拔1200公尺龙眼村也下雪[注 4][9][10]。
龙眼村位居大尖山棱脉之东,是北港溪与清水溪分水岭,故全村地势呈西高东低,境内山溪皆属清水溪流域[1][2]。龙眼村的地势落差甚大,自大尖山海拔1304公尺,往清水溪方向陡降,至鹿寮坪海拔大约是725公尺,此地是龙眼村海拔最低的聚落,突显出龙眼村的山坡地甚为陡峭,坡度大多超过40%(相当于斜面呈22度角),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1][2][11]。龙眼村之东有条石古坪断层[注 5],紧邻清水溪谷,呈北北东向南延伸至碧湖村[2][12]。全村地质呈现东西两部:东境属中新世三峡群;西境属上新世锦水页岩[2]。
龙眼村自开村以来至今是务农为业,在未种茶前,原本山坡地全是杉林、竹林,因此村民是以竹、金针等作物为主要经济[3]。1976年,龙眼社区理事长有感于鹿谷乡乡民因种茶对经济有很大帮助,生活较于龙眼村民佳,1977年便透过农林厅、嘉义县政府农业局,选在龙眼、碧湖两村约10公顷栽种面积做为示范茶园,自新竹引入青心乌龙试种,但在缺乏技术及经验下,茶苗纷纷死亡,有鉴于此,由茶业改良场指导员率村民至鹿谷、名间观摩学习,翌年便有所起色,从1980年栽种面积开始暴增,至1990年已突破800公顷,此期间不仅人口回流,生活改善,经济型态有大幅改变,这现象连带影响其它村民种茶意愿,最后形成梅山乡整个深山地区全是盛产青心乌龙茶[注 6] [3][4][11][13]。
龙眼村交通[注 7]全仰赖乡道[注 8]与产业道路,村内两条乡道呈一上一下的位置,嘉151乡道自北之县界[注 9],向南分歧另一支线嘉151-1乡道,便此开始呈一上一下的路线横亘山腹[1][14]。嘉151乡道行经竹仔岑、店仔、龙眼国小、井仔顶及坑仔底等聚落,经过芳埔岭,高度便开始下降,通往太平村,衔接县道162甲线止[1]。嘉151-1乡道位居嘉151乡道之下方,行经竹仔脚、金凤寮两聚落,之后继续往南通往碧湖村,衔接县道162甲线止[1]。这两条乡道是梅山乡通往古坑乡主要道路,村内其馀聚落是散布在产业道路[1][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