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熙(约1820年[1]—1861年6月22日),字子春[2],江西省饶州府鄱阳县丰田村人。清朝政治人物,湘军人物。道光丁未进士,以知县即用,因在湖南围剿太平军有功,擢升道员,随骆秉章赴四川镇压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二郎场之战中遇伏身亡。朝廷追赠布政使衔,谥忠壮。[3][4]
Quick Facts 黄淳熙, 籍贯 ...
黄淳熙 |
---|
大清道员果毅营统领 |
籍贯 | 江西省鄱阳县 |
---|
族裔 | 汉族 |
---|
字号 | 字子春 |
---|
谥号 | 忠壮 |
---|
出生 | 约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江西省鄱阳县丰田村 |
---|
逝世 | 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61年6月22日) 四川定远二郎场 |
---|
|
-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举人
-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同进士出身
|
|
- 湖南即用知县(道光二十七年)
- 署会同知县
- 署绥宁知县
- 以疾辞职回乡
- 署湘乡知县(咸丰七年)
- 丁忧卸任闲居湘乡
- 以剿太平军之功升知府候补(咸丰九年)
- 擢升道员(咸丰十年)
- 统领果毅营三千人(咸丰十年)
- 加布政使衔(追赠)
- 加内阁学士(追赠)
|
Close
黄淳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考中丙午科举人,次年联捷成丁未科进士,位列张之万榜三甲第二十六名。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南,先后代理会同、绥宁等县县令。
淳熙为人刚直,不苟言笑,因遇事据理力争,不肯屈就,难合于时,故称病辞职闲居,闭门读书。咸丰三年(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知其贤能,强使其出仕。咸丰七年(1857年),代理湖南湘乡知县,政绩卓著,不久因父丧卸任。因鄱阳已被太平天国占据,故举家移居湘乡。曾国藩筹办浙江军务,曾亲自登门,请其参与军事,婉辞不就。
咸丰九年(1859年)春,太平军石达开部进兵湖南,淳熙应骆秉章征召,募集乡勇一千六百人,协防长沙。石达开部由宝庆转战岭东,分兵攻江华,淳熙赴援,击败太平军将领何文彪等,进而追击至江蓝厅敌营。同年九月,驰军百馀里,在湖南、广东交界的牛尾岭、杉木根、黄马寨等地焚毁敌营,歼灭赖裕新部。因功晋升知府,等候补缺。咸丰十年(1860年),率师防堵永州、道州、绥宁、靖州等地,连战连捷。十一月,追剿彭大顺部,收复宜章、桂阳两城,经新任湖南巡抚翟诰保奏,擢升道员,所部增至三千人,号“果毅营”。[4]
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已于同年七月奉旨前往四川督办军务,镇压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并征调淳熙随同前往。不久,湖南撤防,淳熙即率领所部三千人入川。[3]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永和部将张第才、何国梁等围攻顺庆府(今南充),黄淳熙奉命赴援,顺天军转而攻打定远(今武胜)。五月十一日(6月18日)淳熙率兵追向定远,次日在姚店遭遇顺天军,大获全胜。何国梁战死。次日,顺天军馀部向北往潼川撤退,在二郎场与援军会合,并在此屯驻。[5]
淳熙立功心切,于五月十四日(6月21日)夜打听到顺天军行踪,连夜率兵追赶,黎明时到达二郎场附近,兵分三路前行,进入顺天军埋伏,兵士大乱,淳熙纵马突围时,马匹陷入泥沼。淳熙坐在地上,以佩刀手刃数人,[6]最终受伤被俘,既而被押至空场。敌人令其下跪,淳熙骂道:“逆贼,岂有堂堂太守肯为汝屈以求苟活耶!”敌人大怒,将其肢解,并将遗体焚毁。[4]
其事上闻,朝廷追赠布政使衔,予骑都尉世职。又加赠内阁学士,在顺庆府城及遇难处建立专祠祭祀。《清史稿》及同治《鄱阳县志》皆有其传。[3][4]
《鄱阳县志》称其“年二十七由道光丙午科连捷成进士。”
《鄱阳县志·卷之十·人物志一·忠节》页十二:“黄纯熙,号子春,丰田人。性刚寡言笑,年二十七由道光丙午科连捷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湖南,历署会同、绥甯等县,政声卓著。尝因防兵索饷,屡请不给上书,有‘县令只应死于贼,不应死于兵’等语,上台悚然。遇事据理直争,不稍屈,颇不合于时,以是引疾杜门,博涉书史,研求郡国利毙,于方舆险易无不洞悉。会骆秉章来抚湖南,知其才堪大用,强起之。咸丰七年委署湘乡县五月,教化大行,方拟专疏荐达,以父忧解任。湘民为立去思碑二,并绘巡城、临乡、征输、升堂四图以颂其德。时两江制军曾国藩督办浙江军务,亲顾其庐求一出,以母故辞。未几,应秉章召,募勇千六百人卫省,屹然为长沙保障。九年春,石逆达开攻宝庆,纯熙赴援,旋剿贼目何文彪于江华县,复追击于江蓝厅,皆大破之。九月,乘夜大雾,驰百馀里,焚贼栅于楚粤交界之牛尾岭、杉木根、黄马寨等处,歼二千馀人,毙逆首赖裕新,江华肃清。奏保以知府留南补用,赏戴花翎。贻书令添慕推奖甚至。十年,率师防堵永州、道州、绥甯、靖州,至十一月,追剿逆首彭大顺,连复宜章、桂阳两城,新抚翟诰奏保以道员补用。先是,七月骆秉章奉旨督办四川军务,奏调纯熙随征,既而楚境撤防,独统所部三千人趋蜀。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破贼于定远城下,斩逆首伪总兵何国梁,俘馘以万计。捷闻,奉旨以道员著交军机处记名。遇湖南缺,即补,并赏加按察司衔。驻定远二日,以馀孽未尽,穷追至二郎场,四山壁立,地势险绝,忽贼伏四起,纯熙虑全师,急督将士竭蹶力战,横冲直突,杀三四百人,贼稍却即合,愈集愈密,乃解关防授亲兵,使归报,谓贼得我即止。挥会志友丁九祥等退,策马赴敌,陷泥沼不得起,犹奋步大呼,手刃十数贼,血盈袍袖,伤重晕仆。群逆拥至场所,稍甦,胁之跪,瞋目叱之曰:‘逆贼,岂有堂堂太守肯为汝屈以求苟活耶!’骂不已。贼怒,支解之,并燔其尸。自游击以下,死者一百一十人。贼亦以大创宵遁。纯熙骈胁多力与士卒同甘苦,临机应变,英鸷无前。故所当辄破。作令数年,诸所规画皆为久远计,而不苟且邀誉于一时。卸事闲居则青袍布服,徒步往来,见者不识其为长官也。既死,军民莫不痛惜。事闻,赠布政司衔,予骑都尉世职。诏顺庆府城及殉难处所建立专祠。骆秉章原奏交国史馆采入列传。谥忠壮。”
《湘军志》川陕篇第十三:“时黄淳熙将所部先发。淳熙将兵务推锋,尤耻言持重,闻寇方围攻顺庆,则从万县出山道赴之。五月戊子朔,至府城。寇先南走定远。乙未,淳熙率军趋定远。己亥,遇寇姚店。寇聚屯城西南连十馀里,官军逼垒,前寇遽奔。湘军新从郴、桂追石大开,习寇势,见寇若摧枯朽,士气奋踔,推锋直前。寇无敢迎拒,或凭垒持刀矛,稍发小枪。官军益笑之,抛之寇屯。寇大乱,争奔走,数万众一战而溃,蹂死者千数。捷闻,乡民及群寇转相告语以为神兵。庚子,寇北走潼川,至二郎场遇援寇,合屯。将渡涪,涪涨未渡。”
《湘军志》川陕篇第十三:“辛丑,淳熙军至。自军事之起也,将帅每至一城辄留止,号为休息,审势而后进。湘军行虽速,未尝肯连日行战。淳熙新从大将李续宜援宝庆,见其行,恒愤耻,故其行军昼夜赴利。……淳熙遣卒三辈侦寇所乡,土人喜胜张军势,皆报曰:‘去远矣,不可及矣。’最后始知尚屯场中,还报已甲夜,淳熙先恐失寇,令军中蓐食五鼓行,后令迟明,持矛、扣枪戒备以待寇。传令后者先至,先者反后,军士失指,前队轻行突前,淳熙领亲兵三哨继之。寇前队闻军至,亦夜出,各行七八里,遇于燕子窝,交绥,寇退。淳熙比至场,见寇分从两旁登山以待官军,知中伏,业已相见,即分所部为三,左、右搜寇伏,中军直进。于是四山寇尽出,而前军惊溃。淳熙所分三部失势,亦惊。淳熙骤马率退者,马陷田泥,弃马步进,众溃不可止。淳熙坐地上,拔佩刀,瞋目直视,寇或刺之,或斫之,解其头臂。后军闻败引退。其后队遂不发,结屯自固,惴惴终夜,所俘马多夜嘶,恐寇闻,悉屠之。而寇慑湘军威,乘胜急渡涪北去。淳熙猝至而猝亡,胜非胜,败非败。”
《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卷三·页一百九十八、卷六·页一百三十九
- 赵尔巽 等《清史稿》
- 王闿运《湘军志》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项珂、陈志培、王廷鉴.《鄱阳县志》. 清同治十年(1871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