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

事实速览 魏灭燕之战, 日期 ...
魏灭燕之战
三国战役的一部分
日期237年七月-238年八月
地点
结果 襄平城屠城。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参战方
曹魏 燕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司马懿 公孙渊 处决
兵力
40,000人 多于40,000人
关闭

背景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著辽东地区。随著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公孙渊继业后,东南的吴国曾派使臣拉拢公孙渊,加九锡,封燕王。公孙渊担心吴国不足以倚仗,斩杀吴国使臣,被曹魏任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但公孙渊对曹魏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勾结。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

战役过程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公孙渊向吴帝孙权求救,并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驻扎辽隧,开挖围绕营垒的壕沟二十余里。

因为公孙渊曾有过背离东吴的行为,东吴众人皆主张杀死来使,唯独太子中庶子羊衜不同意,认为应该善待使节,出兵辽东,如魏军不利则助燕,则天下认为吴于燕有恩义,若燕军不利,则掠夺物资以为报仇。孙权同意羊衜的意见,于是以羊衜为督军使者,遣他和郑胄和孙怡远征辽东,回信称公孙渊为弟,说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自己很为公孙渊担忧。

司马懿率先和卑衍交战,派胡遵击破卑衍。魏军假装朝东南行进,却突然杀向西北襄平城方向,卑衍害怕襄平失守,趁夜撤离。卑衍又在首山阻挡魏军失败,魏军直接来到襄平城下。此时连日大雨,魏军船只从辽河口顺流而下来到襄平城,司马懿建土山用投石机连弩进攻襄平城,襄平城内粮尽,人相食,杨祚等降。

八月,公孙渊和公孙脩以及数百骑兵从襄平城东南突围,被魏军追杀。司马懿把襄平城内平民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馀人及公孙渊政权官员将军等二千馀人全部杀死,并将尸体堆积起来,号称“京观[1]。辽东四郡为魏所据。

公孙渊败亡后,吴军才赶到辽东,与魏守将张持、高虑等作战,虏其男女而还。

影响

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这次战争也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为以后的代魏埋下了伏笔[2]

重要参战人物

时下引用

此战在光荣游戏《真三国无双6》开始为晋传最初关卡。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