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mons–Smith反应(西蒙斯-史密斯反应)是烯烃炔烃类卡宾英语carbenoid发生反应生成环丙烷环系的有机反应[1][2][3] 此反应以发现者Howard Ensign Simmons, Jr.英语Howard Ensign Simmons, Jr.和R. D. Smith命名。

Thumb
Quick Facts 西蒙斯-史密斯反应 ...
西蒙斯-史密斯反应
Thumb
正在进行的西蒙斯-史密斯反应
Close
Quick Facts 西蒙斯-史密斯反应, 标识 ...
西蒙斯-史密斯反应
命名根据 Howard Ensign Simmons, Jr.
Ronald D. Smith
反应类型 成环反应
标识
有机化学网站对应网页 simmons-smith-reaction
RSC序号 RXNO:0000258
Close

这个反应用到的类卡宾试剂称为Simmons-Smith试剂,是个有机锌化合物,通式X(CR1R2)ZnY,一般为碘化碘甲基锌英语iodomethylzinc iodide(ICH2ZnI)。它一般通过1,1-二卤化物与锌铜偶(Zn(Cu))在醚类溶剂中反应制取。最常用的1,1-二卤代烃为二卤甲烷,如二碘甲烷。锌铜偶由锌粉在硫酸铜的酸性溶液中处理活化而得。也可以用二乙基锌代替锌铜偶。

反应中Simmons-Smith试剂可以提前制取,也可以在反应中原位生成而参加反应。与格氏试剂Schlenk平衡类似,Simmons-Smith试剂也存在如下平衡:

应用

环己烯与二碘甲烷在锌铜偶的作用下,经过ICH2ZnI这一中间体(类卡宾),可以生成降蒈烷(二环[4.1.0]庚烷)[4][5]

Thumb

Simmons–Smith反应是立体专一顺式加成。通常受位阻效应的影响,反应在双键位阻较小的一侧发生。[6][7] 但是,当双键上连有一个手性碳,该手性碳上又连有羟基取代基时,由于羟基可以与锌配位,反应往往在羟基的同侧发生,尽管这时的空阻可能较大:[8]

Thumb

Simmons-Smith试剂可以和烯丙基硫醚反应生成叶立德。产物可以发生2,3-σ迁移反应,得不到环丙烷环系。(试剂过量时,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环丙烷环系)[9]

Thumb

不对称Simmons-Smith反应

尽管基于重氮化合物的环丙烷环系的不对称合成法早在1966年就已经出现(参见双𫫇唑啉配体),不对称Simmons–Smith反应却在1992年才得到首次应用。[10] 在该反应中,肉桂醇与二乙基锌,二碘甲烷和一个手性的二磺酰胺二氯甲烷中按照下式进行反应:

Thumb

其中,羟基的存在是锚定锌(决定立体选择性)的前提条件。在另一个十分相似的反应中,用salen作配体,并且加入了路易斯酸DIBAL,如下式所示:[11]

Thumb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