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空军基地,是一座曾经存在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廉使里的军用飞行基地,其原址已改作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云林虎尾院区台湾高铁云林第二监狱拯民国小云林县政府等机构用地。

历史

日治时期

虎尾飞行场准确兴建年分并无相关史料佐证,根据现有口述史料访谈中,1943年“后壁寮搬迁事件”,1944年5月的“虎尾空”、“虎尾海军航空队”开队以及美军轰炸台湾纪录,可了解1943年虎尾飞行场已兴建完毕,并于1944年虎尾飞行场附属兵舍建置完毕。[1]

因应二战日军前线兵力需求以及虎尾糖厂具有无水酒精制作技术,日军于虎尾郡廉使庄及尾寮间糖厂土地兴建虎尾飞行场,并设有专门运送虎尾飞行场所需的汽油铁路进入机场燃料区。[1]

虎尾飞行场的军事区位设置符合日军设置飞行场军事区位需求,虎尾飞行场距离虎尾镇核心区域直线距离约两公里保留城市发展区域以及轰炸降落安全,周遭为甘蔗田适合飞机降落安全,同时也远离洪泛区域,附近平坦蔗田的优势便于躲藏及临时迫降。[1]

随著飞行场的兴建完毕以及战线飞行员的需求,日军于1943年秋天征收虎尾郡后壁寮、廉使庄竹围仔、吴厝三处农村型聚落兴建飞行场附属兵舍。征收范围为三个清领时期便已留有的农村聚落,从今日新吉里与三合里的方格状街道仍可清楚区分原先的老聚落与1943年迁移的聚落。[1]

征收后所兴建的虎尾飞行场兵舍给予虎尾飞行场士官、准士官、练习生等机场兵员居住。原后壁寮成为虎尾飞行场一区兵舍、原竹围仔成为二区兵舍、原吴厝成为三区兵舍,另外原北溪厝东北另辟四区兵舍,日军征收这些农村聚落,主要目的为运用农村聚落天然树木以掩蔽美军轰炸,兵舍与兵舍之间各自距离1至2公里降低美军集中轰炸风险与训练机坠落风险。除了降低轰炸风险外,也同时降低飞行员训练时的坠机风险以及提供飞行员迫降的空间,《十七岁的青春:花与苦并存的航空队》一书中,曾经于虎尾海军航空队训练的学员所提供的图片与解说与提及分散区位为迫降的理想位置。[1]

1943年,因应太平洋战争开打,驻扎部队编制改为隶属于高雄冈山的第十四联合航空队。[2]

1944年5月15日,因太平洋战场需要大量飞行员,设置虎尾海军航空队,负责训练飞行练习生;该年全日本500名飞行练习生中,有260名分发至该地受训。[3]同年,美军开始轰炸虎尾糖厂(因为该厂产制酒精燃料)及虎尾飞行基地。[2]

1945年2月15日,虎尾海军航空队因机材、燃料、人员枯竭而难以继续训练课程,因此宣告解散;一些训练生返回日本,馀者编入台湾海军航空队参加作战,该基地之飞机则移交驻扎于台湾之神风特攻队“忠诚队”使用。

1945年6月23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43重轰炸大队403重轰炸中队派出5架B-24轰炸机,自克拉克空军基地起飞前往执行轰炸虎尾之任务,总计投下23枚1000磅炸弹;虎尾各地遭受严重损害。[2]

虎尾飞行场根据现有文献记录,于1944年虎尾飞行场设施强化两次,一次为因应太平洋战事失利,1943年底日军提出“航空要塞战略”以及“台湾决战体势强化方案”,虎尾飞行场于1944年1月强化机场整体设施;另一次为随著美军成功台湾冲航空战失利,1944年底因应美军密集轰炸强化机场设施,日军开始于增设耐炸指挥通信所、掩体、秘密设施以及秘密机场。[1]

战后

战后的虎尾飞行场及附属兵舍由国军接收后,共经历五个时期,虎尾飞行场临时安置部队时期(1945年~1949年) 、空军初级飞行训练时期(1950年~1958年) 、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时期(1958年~1985年) 、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干训班时期(1985年~2004年)以及最后的2004年机场任务结束、虎尾空军基地正式结束使用。[1]

虎尾飞行场临时安置部队时期(1945年~1949年)

战后的虎尾飞行场及附属兵舍为日军高雄海军设施部大佐课长大沟丰次郎及其部下进行盘点与呈缴,由中国空军第二十二地区司令部张柏寿所接收,日军将虎尾飞行场及兵舍内部相关武器、车辆、使用物品等进行点纪录交接给予国军,国君同步进行虎尾飞行场及兵舍内部资源的清点。[1]

现有文献中并无提及1945年至1949年虎尾飞行场兵舍的使用纪录,仅有1947年2月17号的中国空军第二十二区司令部辖区营房数量调查表中,可推估对虎尾飞行场及兵舍仍在评估盘点、规划阶段,尚未开始正式使用。[1]

1947年3月初,二二八事件发生,云林各地民众组织斗六民军攻陷虎尾空军基地;3月8日,大批政府援军从基隆上岸且随后开至虎尾,并于民军不敌溃散后在当地到处搜捕相关人士加以处决。

1949年为了安顿大量随中华民国政府来台之军人及眷属,当局陆续将虎尾空军基地于日治时期兴筑之军营整建为眷村(建国一村、建国二村、建国三村、建国四村)。[2][4] 空军官校杭州笕桥空校也于1949年底迁至高雄冈山空军基地,空军官校选择虎尾机场作为空军初级飞行训练基地。[1]

空军初级班飞行训练期间(1950年~1958年)

虎尾的初级飞行训练又称为虎尾初级飞行训练班,初级飞行训练内容包含6个月的飞行训练及理论学科学习,于《虎尾的天空》一书中提及虎尾初级飞行训练如下:

虎尾初级班学科教育包括空气动力学、飞行学、气象学、通讯学、飞机结构等专业学科、以及国文、英文、法律、政治、体育等一般学科,由学科教官授课。初级班飞行训练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飞行班,每个班再分几个飞行组,每个组由一名教官带5至7名学生,飞行教官负责训练。

虎尾初级飞行训练班训练机为美制PT-17双翼教练机,学员于虎尾机场接受初级飞行训练后,需再回高雄冈山空军基地接受高级飞行训练才从空军官校毕业,直至冈山空军训练基地跑道建置完成,初级飞行训练任务回到冈山空军基地。[1]

虎尾机场进行初级训练初期,原先日军所建的机场设施于二战期间损坏严重难以使用,初期机场内设施、学员宿舍仍兴建中,当时初级训练飞行学员会搭乘飞机,当天来回冈山与虎尾进行初级训练,直至虎尾机场建设完成后,飞行员会乘坐火车抵达虎尾车站来到虎尾进行初级训练并居住在虎尾机场的学员宿舍,当天往返冈山空军基地及虎尾机场的场景也因此消失。[1]

空军初级班飞行训练时期,原先虎尾飞行场附属兵舍规划成为“空军眷村”,主要居住成员为虎尾机场的飞行教官、机械士、地勤人员、文书人员等机场人员,当时称呼眷村为“一区至四区”(今日的一村至四村),除了运用日遗的兵舍作为房舍分配外,因分配飞行教官的居住空间不足,1950年后又于眷村内兴建教官所居住的房舍,如:今虎尾建国一村的己、庚、辛栋、建国二村的新三栋等建筑,部分新盖建筑盖于二战被美军轰炸而损毁的区域。[1]

1950年(民国39年),建国三村迁至廉使里“空军新城”,原址改作“空军总司令部附设虎尾小学”,学生全为中华民国空军子弟;1966年,该校改归云林县政府管辖,并改名“拯民国小”,开始招收一般人家子弟。[4] 同年,该基地改为空军军官学校学生初级飞行训练中心。

1958年初级飞行训练结束后,因无飞行训练任务,原先住于虎尾建国眷村的飞行教官调离眷村,此次的人口流动也是虎尾眷村第一次较大的人口流动。[1]

虎尾机场的初级训练结束后,虎尾机场成为“空军新兵训练中心”,成为训练中心后机场并无实际飞行训练,飞行跑道废弃给予农民耕种。虎尾初级训练班为虎为机场最后使用跑道的时期。PT-17双翼教练机也成为战后虎尾机场唯一使用的训练飞机机种。[1]

空军新兵训练中心时期(1959年~1985年)

1959年,“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正式成立,军事基本训练由陆军转空军的军士官人员负责。成为空军新兵训练中心后,虎尾机场内部跑道回归农用,虎尾空军基地的范围仅剩东南角继续使用,最后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于1985年结束,转为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干训班。[1]

空军新兵训练中心主要训练空军入伍新兵,训练期为3个月,训练内容包含打靶、500路障、跆拳道、刺枪术、单兵攻击、射击预习、实弹打靶等,结训前一星期验收各项训练成果。[1]

“空军新兵训练中心”于1971年更名为“空军军事基本训练中心”,根据《空军训练司令部暨所属各校编装案》中“建议将空军新兵训练中心更名为空军军事基本训练中心以符名实谨请鉴核”公文,可了解更名主要分为两大原因,一为“新兵训练中心”成立之初仅负责空军新兵入伍训练,但后续空军各校的学生基本军事训练任务皆于虎尾执行,中心与成立之初的定位有所不同,同时国防部考量“训练”涵义太广,因此更名为“空军军事基本训练中心”。[1]

虽“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已更名为“空军军事基本训练中心”,但民间仍惯性称呼“[[训练中心”,台语称呼为“虎尾空军仔”,空军新兵训练中心的空军基地给予虎尾带来大量的空军新兵,新兵的消费与家属的恳亲造访造就虎尾经济的繁荣,如:虎尾市街许多商店于当时专门接应新兵训练中心的生意及订单便足够经营、斗南火车站的计程车业者生意络绎不绝、虎尾旅社因恳亲人潮而客满等,空军可持劳军券至黄金戏院看电影,假日放假的新兵也带动虎尾娱乐产业的发展,至今虎尾中年人与老一辈人皆对假日街道上四处可见新兵的身影有著深刻的印象。[1]

虎尾空军初级飞行训练班的飞行教官,因任务调离而离开虎尾眷村,尚未调离的飞行教官、士官或机械士则被分配至嘉义水上机场执行训练任务,由于嘉义水上机场的眷舍空间不足,在眷舍尚未兴建完毕前,被分配至嘉义水上机场工作的军士官则每日通勤往返虎尾建国眷村及嘉义水上机场,直到眷舍兴建完毕迁移至嘉义水上机场的眷舍,此时期的虎尾建国眷村住户开始迁入空军新兵训练中心的军士官眷属。[1]

于此时期的虎尾建国眷村有著两种类型的军士官及眷属,一为每日搭乘军卡车至嘉义水上机场上班的,另为陆军转空军于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的军士官。水上机场新建眷舍完成,原调往嘉义上班的军士官及眷属迁至嘉义,此时期由陆军转空军负责训练的军士官迁入虎尾眷村的空置房舍,属于虎尾建国眷村因机场功能转换而造成的人口流动。[1]

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干训班时期(1985年~2004年)

虎尾空军新兵训练中心于1985年结束任务,功能转换为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干训班,隶属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与警卫指挥部,于2004年干训班与虎尾空军基地任务与使用结束,虎尾空军基地交由国防部军备局管理,后续虎尾空军基地部分土地规划成为高铁虎尾特定区、台大及虎科大校地。[1]

1990年代,在台湾高速铁路兴建计画出炉后,位于车站预定地周边的基地土地被征收作轨道用地。[5][6]

1991年(民国80年)9月1日,基地原单位被并编为空军防炮警卫司令部,官兵人数锐减。

1994年前后,该基地被完全废弃;随著驻在官兵减少以及人口外移老化等现象发生,建国一村和二村只剩全盛时期不到一半的人口,且居民几乎皆为老年人口。[7]

1996年(民国85年),已无人居住之建国四村被征收为云林第二监狱用地。[8]

1998年,国立台湾大学在当地取得54公顷土地作其云林分校用地;2007年,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开始营运。[9]

2003年7月至8月初,云林县政府区段征收原属日治时期空军基地跑道区的300多公顷大范围土地作高铁特定区;除供高铁设站之外,也划设紧邻高铁土地为可供开发的商业区和住宅区。[10]

2006年,虎尾建国眷村最后一户人家迁离。

眷民全数搬离后

2011年,空军基地释出17.181公顷虎尾科技大学作其“兴中分部”。[11]

2014年7月,紧邻后期基地围墙之土地被运用作农博公园[12]同年年底,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虎尾校区动工。[13][14]

2019年,国防部同意拨用基地的5公顷土地供作云林地方法院及云林地方检察署迁建之用。[15]

虎尾飞行场及附属兵舍空间介绍

虎尾飞行场虽无跑道,整题属于正方形并且拥有七条起降线,正方形之飞行场可用于大批军事攻击,对角线之跑道或起降设计可使飞行场使用率提高。[1]

虎尾飞行场为所有同期间所建造之海军飞行场中面积最大飞行场,高达2,696,875平方公尺,属于唯一的正方形起降机场,许多海军飞行场于大东亚期间尽可能有起降功能、单一跑道甚至为假机场用于消耗美军军力,虎尾飞行场不仅相关军事配套措施完整,兵营区域范围大并且容纳将近七百多位飞行员流动,战后飞行场仍留有大量的练习机于机场中。[1]

虎尾飞行场虽占地广,但也有其缺陷,根据《美国国家档案计文件署》中可了解,美军空军从空中判断机场基地铺盖15厘米碎石,建筑材料运用台湾岛内现有的材料,评估属于建造铁道使用的沙子与黏土覆盖机场,机场表面可见草坪其整体排水状况较差,判断此机场不适合于雨季使用容易导致积水,机场需不断维修维持机场机能。[1]

文化资产

相关条目

注释

连结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