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傳統建築大木匠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蓝木(台湾话:Nâ bo̍k,1872年—1943年),又名蓝永茂(台湾话:Nâ íng-bōo),传统木造建筑大木匠师、刻印师,籍贯广东潮州大埔,长居台湾澎湖妈宫。[1]大正12年(1923年),蓝木以40岁之龄主持澎湖天后宫重建工程闻名当世。[2]代表作品有澎湖天后宫,妈宫三大甲头庙之中的东甲北极殿与北甲北辰宫。[2]根据祖籍推断,蓝木可能为客家人,或者通晓客家话。
蓝木出身纪录有二:其一为引据台湾史学者许雪姬《续修澎湖县志.人物志》纪录:蓝木自幼父母双亡,为求自力更生,拜入匠门学艺,刻苦勤奋,后成为广东潮汕一带的知名匠师,蓝木在大正5年(1916年)偕弟蓝合移居澎湖,以起盖民房与制作家俱为业。[1]其二则是举办2018年第十八届澎湖学术研讨会时,澎湖文史工作者陈英豪借由阅览蓝木家族族谱,发表蓝木自祖父辈便已移居澎湖之文史纪录。
大正12年(1923年)澎湖天后宫重建事宜拍板定案后,出资的台厦郊实业人员(宫方)著手寻找主持匠师之际,接获北甲宫朱王爷的乩童神谕指示,遂蓝木来出任大木匠师。[2]大木匠师在传统木造建筑中,负责梁柱、枋架、楹桷、斗栱等“大木作”的设计与施工,堪称建筑的“总工程师”,在宫庙建造中可谓至关重要的角色。[3]
尽管当时蓝木在家俱制作的手艺固然已冠绝全澎,但在主持澎湖天后宫修建之前,蓝木仅有过主持北甲北辰宫的经验而已。台厦郊诸绅遂又延请庄荣(敬称“庄荣司”)襄助,又与朱进、凿花匠师苏水钦与黄良、彩绘匠师朱锡甘与陈玉峰等携手,众匠师通力合作,直到大正14年(1925年)澎湖天后宫顺利竣工为止。[2]
昭和二年(1927年),蓝木又主导东甲北极殿的大木作工程,亦延续潮州匠派的风格。[1]
蓝木多才多艺,除了宫庙修建之外,包括书法、匾额以及印章等雕刻在日治时期皆是澎湖一绝[a],亦经营印刷为业[2],其印刷厂仍位于澎湖马公市,由蓝木后代子孙营业迄今。
蓝木担纲大木匠师主持的首座庙宇。1981年被拆除重建,今已改成两层式的水泥建筑。[4]
台湾传统建筑学者李干朗认为蓝木在澎湖天后宫的工法不仅十分精致,且风格独具,甚至成为其他地区匠师仿效的对象[1][5]:
不但对于澎湖,且可与台湾本岛其他匠派作品相提并论。他的木结构特色很多,例如门楣上喜加块状雕刻之垫木,弯松雕得很剔透,有如匾额。另外,他的吊桶大而吊柱小,由喜作方柱。更有趣的是,他在排楼面上的弯松及连栱,当深接封柱时又增加斗,且成半颗斗状,这种做法,即成为澎湖匠派之明显特色。
— 李干朗著,《台湾传统建筑匠艺五辑.匠师访谈专辑》,页76。
蓝木在昭和二年(1927年)应聘主持东甲北极殿修建。不过北极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盟军轰炸妈宫澳,庙身受损严重,蓝木作品多已毁坏。[6][7]民国35年(1946年),东甲北极殿重启整修,蓝木已先于昭和18年(1943年)过世,大木匠师一职改由蓝木之徒陈六甲担纲。[7]民国91年(2002年),东甲北极殿被公告为县级“历史建筑”[6]。
东甲北极殿另藏“蓝木制铜铸宣炉”,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公告其为“古物”,上刻有“大正壬戌年孟秋铸”、“炉下弟子蓝木敬献”及“辛酉澎湖蓝木工场制”等落款。[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