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蕉鹃学名Corythaeola cristata,英语:Great Blue TuracoBlue Plantain-Eater),是蕉鹃目蕉鹃科蓝蕉鹃属Corythaeola)下的唯一一种鸟类。[2]这个以水果为主食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森林中,是蕉鹃中体型最大、分布最广的物种。

Quick Facts 蓝蕉鹃, 保护状况 ...
蓝蕉鹃
Thumb
摄于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蕉鹃目 Musophagiformes
科: 蕉鹃科 Musophagidae
亚科: 蓝蕉鹃亚科 Corythaeolinae
Verheyen, 1956
属: 蓝蕉鹃属 Corythaeola
Heine英语Ferdinand Heine, 1860
种:
蓝蕉鹃 C. cristata
二名法
Corythaeola cristata
(Vieillot, 1816)[2]
异名[3]
  • Musophaga cristata Vieillot, 1816
  • Corythaeola cristata yalensis Mearns英语Edgar Alexander Mearns, 1915
Close

如其名,蓝蕉鹃是以蓝色为其羽毛主色,其头冠为黑色、鸟喙为红色及黄色,胸前则为绿色,再加上其不畏人的性格,使之好观察且容易辨别;而其特殊的“kok”叫声也是其中一个鉴别特征。这个物种主要呈团体行动,会一同维护同样的领地,且繁殖时也常有助手协助看顾幼鸟。蓝蕉鹃全年皆可能会繁殖,每窝产2枚卵,29—31天后孵化,31—38天左右时可离巢,但亲鸟常常会照顾至三个月大。目前其族群趋势稳定且分布范围广大的因素影响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蓝蕉鹃列为无危物种。

命名与分类

蓝蕉鹃是法国鸟类学家路易·皮埃尔·维埃约于1816年所描述的物种。[4]模式产地位于狮子山共和国[5]:499种小名cristata由来自拉丁语cristatus,意指“有冠、有羽冠的”。[6]:122

1860年,德国鸟类学家费迪南德·海内英语Ferdinand Heine在论文中提及这种鸟类因其巨型的体型,应将其独立在一个属内而创建了Corythaeola[7]其属名Corythaeola来自古希腊语κορυθαίολος罗马化koruthaiolos),指“颤动的羽冠”。[6]:119[7]

蕉鹃科

灰蕉鹃属

蓝蕉鹃属

Gallirex

Menelikornis

冠蕉鹃属

2020年研究中的蕉鹃科支序图[8]

在生物分类学中,本属为蓝蕉鹃亚科Corythaeolinae)下唯一的成员,与灰蕉鹃亚科关系最近。[8][9]这个物种曾有个分布于东非的亚种C. c. yalensis,但现在被视为是无效的分类,故现为单型种,没有其他亚种。[2][5]:499

形态描述

蓝蕉鹃的体长70—75公分,体重平均约965公克,是蕉鹃中体型最大的物种。[5]:499[10][11]鸟喙宽平均约9.3公釐、深平均约18.4公釐、嘴峰长平均约38.8公釐,翼长平均约32.1公分;跗跖平均长约54.2公釐,尾长平均约36.7公分。[10]

Thumb
头部特写

蓝蕉鹃成鸟的羽毛主要是蓝色;头部有显眼的圆形黑色羽冠;胸下为绿色,腹、腿呈栗色;而翅膀上不具有其他蕉鹃所拥有的红色羽毛。[11][12][13][14]其尾巴非常长,尾羽最外侧为淡黄色,末端带有黑色宽横纹;内侧则为绿蓝色。[12][13]眼睛为深红色;鸟喙黄色,尖端转为红色;腿脚黑色。[12]幼鸟的颜色较为黯淡,羽冠也较小。[15]两性相似。[16]

分布范围与环境

蓝蕉鹃是种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分布广泛且常见的鸟类,自几内亚比索起至肯亚西北部、坦尚尼亚西北部和安哥拉北部地区之间。[2][12]这个物种会成群出现在西非整个森林地区和峡谷间,包含原生林和较老的次生林中,在树顶的枝条间跳跃和奔跑。[11][12]垂直分布介于海平面至2500公尺之间。[5]:499

习性

Thumb
摄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

蓝蕉鹃经常以6、7只的群体共同栖息于一块常年领地中,聚集在果树树顶上展开和收拢尾巴。[13][5]:499其群体领袖在向邻近地盘的其他鸟类展示时会低垂其头部、头冠竖起、伸展脖子、翅膀下张、展开翅膀,发出的喇叭般的“krraou-ou”叫声。[16]

这个物种相对不善于飞行,但相对而言是个善于攀爬的鸟类;可见其在树枝之间滑翔。[15][17]其适应性相较强且不太畏人,能够在被人为干扰过的环境中生存,也可在住宅区附近和花园中进食和筑巢;也常常在众人环视之下拍打翅膀滑翔而去。[17][16]

食性

蓝蕉鹃的主食为水果,但也吃芽、嫩枝、叶子和花等植食。[18][5]:499其中它们最偏好枇杷番石榴类的水果。[16]不论白天晚上,这个物种皆会食用叶子;但主要集中于傍晚时分。[16]有时成鸟也会反刍部分叶子给予幼鸟食用。[5]:491

繁殖

这个物种的繁殖季在不同地区有时间差异,整体而言一年四季皆有可能会育雏。[5]:499其巢址在森林或农田中约8—25公尺高的树木顶部,以树枝筑成,也有可能架设于水面上方的树枝中。[11][5]:499除了新建之外,蓝蕉鹃也经常会使用之前的旧巢。[16]每窝产2枚淡蓝绿色的卵;呈椭圆形。[11]双亲会轮流孵卵,并在29—31天后孵化。[5]:499

雏鸟孵化后,至少会有一只亲鸟会随时在其身侧照顾,且有时也会有另一只无关系的成鸟作为助手协助育雏。[5]:499雏鸟在27—33天时能开始在树之间行短距离飞翔,并在31—38天左右时可离巢;此时若有两只幼鸟则个别会有一只亲鸟看顾。[5]:499[16]45天大时的幼鸟飞行能力成熟,但亲鸟往往会照顾其后代达三个月大。[5]:499而其他成鸟有时也会探访树上的幼鸟。[16]

叫声

蓝蕉鹃的叫声

蓝蕉鹃的叫声较为特殊,是一连串低沉喉音“kok”及“krraou(或kurru)”所串连起来的叫声。[15][17]这种叫声可以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且只要其中一只开始发出叫声,其同伴也会加入行列中产生相当大的声音。[15][14]

威胁及保育情形

蓝蕉鹃的天敌包含掠夺、攻击其巢穴的青长尾猴英语Blue monkey短冠紫蕉鹃英语Ross's turaco非洲鹰英语African goshawk及一些蛇类。[5]:499[16]目前其族群数量目前未有被实际估计,但其整体趋势在缺乏明显的威胁下被认为较为稳定。[19]虽然这个物种适应性较强,但在一些地区如尼日利亚仍因森林砍伐而数量减少;而在西非则被视为是种美味佳肴而遭到迫害。[16]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为其极大的分布范围及假定为稳定的趋势,将蓝蕉鹃列为无危物种[1][1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