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称[1]风帆船帆,是指帆船桅杆上利用风力的布篷。而使用风帆作为动力的船只则称为帆船。帆船可能不止一面船帆,船帆也并非仅仅顺风时才可以推进船只。通过船帆角度的变换,在逆风中帆船也可前进。

常见的帆
宋朝时的帆船
大型帆船

字源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并未收录“帆”,其北宋大徐本·马部:“颿,馬疾步也。從馬風聲。臣鉉等曰:舟船之颿,本用此字。今別作帆,非是。符嚴切。”《康熙字典》注:“《崔豹·古今注》曹子貞馬名驚颿,言疾如帆也。”[2] 又,南梁玉篇》:“颿,扶泛、扶嚴二切。馬疾步也,風吹船進也。”

但《释名·卷七·释船》:“帆,泛也。隨風張幔曰帆。使舟疾,汎汎然也。”显示于东汉末年成书时已有帆字;清代段注本:“今有帆字,船上幔使風者也。自杜注左傳已用此字,不必借颿。”指出西晋杜预注解《左传》时即已用帆字。可见大徐本校注“本用此字”(颿),实为魏晋南北朝以来附会马名“惊帆”所衍生之通假字

另,在诗词著作中,常以“帆”、“风帆”象征帆船。文字演变:汎(泛)→帆(颿)

历史

历史上可追溯的最早的关于帆的记载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制造的帆船。而三世纪时,中国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也有对帆的记载。[3][4]

材料

船帆通常要求织物质量轻、耐久度高。而对湿润状况下的抗撕裂性能、耐霉变性能也都有很高要求。船帆早期多使用帆布,而现代多使用纤度在20-300丹尼尔之间的人造纤维织物,如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5]

类型

船帆主要可分为横帆和纵帆两大类,横帆与船体垂直方向悬挂,常见于19世纪的大型商用帆船;纵帆与船体平行方向悬挂,易于操作。纵帆又可分为:

  • 三角帆,又名拉丁帆,上方有一根斜桁
  • 百慕大帆,又名马可尼帆,也是三角形,上方一角固定于桅顶,一条边紧贴桅杆,下面一条边以纵帆下桁(Boom)固定。
  • 支索帆(Staysail),又名牵帆,也是三角形,上方悬挂在支索上,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帆
  • 船首三角帆,下端固定于船首斜桅的三角帆
  • 船尾斜帆(Spanker),一般是上缘斜桁帆(Gaff-rigged)
  • 梯形帆(Lugger),上缘斜桁帆的桁架一端固定于桅杆,而梯形帆的斜桁与桅杆交接于一侧非对称位置,所以梯形帆兼有横帆和纵帆的一些性质。

运用

蒸汽机发明以前,帆是大型船舶不可或缺的动力装置。 15世纪,西方帆船开始向远洋船舶方向发展,船帆数量、面积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大面积的风帆也使船舶在风暴中极易倾覆,遭到灭顶之灾。历经改造,飞剪式帆船脱颖而出,其最快航速可达20。而进入工业时代后,蒸汽机诞生、轮船发明,在悬殊的实力对比之下,帆船逐渐退出远洋运输,日渐没落。[6]

体育运动

帆在体育运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帆船帆板夏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文化

帆在人类文化中多有象征意义。如在中国文化中有顺利之意涵,比如成语“一帆风顺”、李白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 “鹅銮”是台湾原住民排湾族语言里“帆”的译音,因为附近的香蕉湾有大石像船帆般的形状,所以特取此名,再加上该地形就好像是个突出的鼻子,“鼻”便是指岬角,故称鹅銮鼻或“鹅銮鼻半岛”。[7]
  •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于1832年写作一首著名诗歌——《帆》(俄语:Парус,或译作《孤帆》),诗中诗人以帆自况,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
  • 星座因形似船帆而名为船帆座
  • 新西兰城市奥克兰有“船帆之城”的美誉[8]

参见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