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龙科(Megalosauridae)又名巨龙科巨齿龙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科,属于蜥臀目。它们是群肉食性恐龙,体型范围从小到大,拥有锐利的牙齿,每个手掌有3个指爪。著名的物种包括:斑龙美扭椎龙扭椎龙、以及蛮龙。斑龙科仅存活于侏㑩纪中期到晚期,化石发现于目前的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地。斑龙科被大多数研究人员,例如塞里诺、奥利舍夫斯基、霍尔兹…等人,认为是棘龙科的近亲。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斑龙科
化石时期:侏罗纪中期到晚期, 170–148 Ma
可能还有贝里亚阶-凡兰今阶的记录
Thumb
蛮龙的骨架,位于古代生命博物馆英语Museum of Ancient Life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兽脚类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鸟吻类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龙类 Orionides
总科: 斑龙总科 Megalosauroidea
演化支 斑龙类 Megalosauria
科: 斑龙科 Megalosauridae
Huxley, 1869
模式种
巴氏斑龙
Megalosaurus bucklandi
Mantell , 1827
演化支
异名
Close
Thumb
和平永川龙头骨,自贡恐龙博物馆

分类学

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1869年建立了斑龙科与斑龙。斑龙科长久以来被当成垃圾箱类群,包括许多没有亲缘关系的属,例如:伤龙角鼻龙印度龙、甚至伶盗龙。因为斑龙科传统上被当成复系群使用,因此包含保罗·塞里诺在内的许多科学家,改而采用蛮龙科(Torvosauridae,由詹姆斯·詹森在1985年建立);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规定,斑龙科仍拥有优先权[1]。因为同种原因,塞里诺与其他科学家也改而采用斑龙超科,而不采用棘龙超科[1]。在2008年,R.B.J. Benson等人认为斑龙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关系无法确定,而某些被归类于斑龙科的原始棘龙类不应被归类于此科中[2]。在2010年,R.B.J. Benson等人再度研究斑龙,并提出斑龙科的种系发生学研究[3]

系统发生学

在2002年,R. Allain提出斑龙科的第一个系统发生学研究,范围是:迪布勒伊洛龙Dubreuillosaurus)、蛮龙非洲猎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4]。在2004年,托马斯·霍尔特(Thomas R. Holtz Jr)等人提出新的定义:恐龙之中,所有接近斑龙,而离棘龙异特龙家麻雀较远的所有物种[5]。在2005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认为斑龙的化石过去破碎,反对使用斑龙科,而改用蛮龙科,并将蛮龙科的定义为:恐龙之中,所有接近蛮龙,而离棘龙、异特龙、家麻雀较远的所有物种[1]

以下演化树是根据R. Allain在2002年的研究[4]

斑龙科

蛮龙

斑龙亚科
<font color="white">unnamed

美扭椎龙

迪布勒伊洛龙

非洲猎龙

以下演化树根据2010年的R.B.J. Benson等人的种系发生学研究[3][6]

斑龙科

美扭椎龙

大龙

扭椎龙

斑龙亚科

多里亚猎龙

非洲猎龙

迪布勒伊洛龙

斑龙

蛮龙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