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晓江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东晓江亭位于竹东镇中山里东宁路二段55号、县道122号东宁桥旁[1]。虽此亭缩于街道旁,外貌依然显得十分凸出[2]。造型为三圆拱的凉亭式建筑[3],廊柱采多力克式柱头[2][3]、有拱心石装饰[2],山墙立面仿巴洛克式并有繁复西洋装饰泥塑[3]。
亭身东迎晨曦、地处流水边,故名为“晓江”[4]。但字迹已经斑落[2]。一旁是竹东中兴河道的洗衫坑[4]与东宁茶亭伯公庙[1]。
因晓江亭见证竹东地区经济发展、加上建筑造型精美、地方名人捐造与征诗活动等多重意义,而被认为有文资价值[1]。像是当地人邓毅中在中华大学都市计画与建筑系毕业时,就以晓江亭作为毕业论文主题[5]。2001年举行中华民国各县市历史建筑十景时,新竹县府文化局额外举办“找寻古迹遗珠~新竹县历史建筑征选活动”,在10月14日公布陈芸筠拍摄的晓江亭与儒医吴天祐纪念碑得到佳作[6]。
晓江亭所在的上公馆庄,早年是内山与树杞林街间的中继站,在清治时期就有今为县道122号的隘路[1]。晓江亭该地则是彭姓家族所有[7],当地该姓可追溯至在乾隆时进驻竹东拓垦的陆丰人彭乾和与彭干顺两兄弟[8]。
至日治时期,1907年,新竹拓殖轨道株式会社以新竹街为中心,铺设设至竹东、北埔等附近地区的轻便车轨道[9]。晓江亭座落的地点成为竹东树杞林站以外,竹东次重要的招呼站[1]。据家族经营轻便车轨道的曾陈快妹表示,搭乘者多是家庭经济较好者[10]。
1917年,松冈富雄于晓江亭附近的文林路179巷与202巷之间新建树杞林制糖所后,该地人口增加[1]。该年代,新竹城的官员和士绅喜欢搭乘轻便车经竹东到五峰泡温泉[10];在竹东开设长春医院的宋燕翔也搭轻便车出诊[11];经商的彭姓家族则会用轻便车运送建材[12]。为改善必经之地的交通,1920年上任横山庄长的甘承宗,决定在次年筹建石材为主的东宁桥来取代竹木的软埤桥,并在旁兴建作为候车亭与茶亭的晓江亭[1]。
竣工前还向外征集“东宁桥落成诗”,各选十五则佳作,以刻在亭内石板上[1]。虽当年出资是地方民众共同捐输,但晓江亭的用地未办理过户,依然属于彭姓家族[7]。本计画东宁桥与晓江亭在1925年冬落成,因工事迟滞,至1926年5月3日才一同与土地祠竣工[1]。
长居竹东的黄荣洛回忆,战后时期初因汽车等交通,轻便铁道遭到淘汰[13]。随著时代变迁,邻近乡镇民众大量迁入竹东中正里、上馆里,人口快速成长[14]。公路局本计划把晓江亭拆除以拓宽东宁路,最后却因北兴路、东西向快速公路开辟完成,免于拆除[5]。2005年初,晓江亭内部墙壁被破坏,记载碑石被窃[7]。
晓江亭是新竹地区唯一遗留的轻便铁道候车亭[3]。在一位彰化县人向彭姓家族买下晓江亭与一旁伯公庙的土地后,晓江亭又面临拆除,经镇长卢东文出面才暂时打消[7]。2010年,文化局于试图与地主协调,以当时地主持分未明告终[1]。2016年初,因地主又要出售,引起县议员周江杰、中山里里长陈日翔、五丰里里长邱文郎关切[15]。2017年3月31日,新竹县古迹历史建筑审议委员会现勘后,决议列为古迹[16]。该年5月公告为县定古迹后,获文化部核定补助新台币97万6000元修复及再利用规划[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