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坑(英语:Lau Shui Hang)是香港新界西贡将军澳的一个乡郊地方,位于调景岭鲤鱼门之间,建有一条半荒废的寮屋村落安联村

历史

Thumb
藏于密林中的安联村(第二坑和第三坑)

将军澳西岸是天然岩岸,流水坑位于岩岸对上的山坡,即是从炮台山(魔鬼山)和照镜环山山上流出大海的三条山坑。

1949年年底国民政府失守,不少亲国民党人士涌入香港暂居。[1]起初到香港的国军老兵都是居住在当时香港政府安置的摩星岭公民村。1950年6月18日端午节,发生秧歌舞事件,促使香港政府警觉有必要分隔左右两派人士的势力范围。一星期后,社会局联同警方以两天时间匆匆地以渡轮分批把6,000多名支持国民政府的难民迁离市区,往魔鬼山边的一处偏僻荒地栖身,以防冲突再现[2][3],即现今的调景岭。随后又有不少人徒步络绎而至,前往调景岭居住。由于调景岭三面环山,只有攀山越岭,走崎岖的山路才能经鲤鱼门到市区工作或读书。因此有少数国军和眷属就直接在鲤鱼门旁的山麓开山建屋,并命名为岭南新村。同一时间,亦开始有人在流水坑三条山坑旁搭建寮舍聚居、开垦梯田,养猪种菜,亦有人从事打石工作。[4][5]

流水坑以近鲤鱼门的第一坑规模较大、居民较多。约1970年,村落正名为安联村,并成立“流水坑安联村互助委员会”管理村务。1976年,互委会会所落成。[6]安联村地处偏僻,没有车路可到达,村民需走山路经鲤鱼门马环村进出市区。政府自1970年代初起计划在流水坑山上兴建坟场,曾遭鲤鱼门村民反对,但最终落实推行。[7]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于1989年启用,并建有车路连接油塘。然而,很多村民早已在1980至1990年代迁出,乡公所在1990年代停止运作,有丢空的寮屋在坟场建筑工人、非法入境者占用。

至今,安联村已荒废多时。2010年代末,有原村民重返安联村,将废屋、荒径重修,令安联村人气再现。[8][9][10]

近年发展

2005年,香港政府开始规划将军澳西岸公路。将军澳西岸公路的设计有两条主要定线供予选择,分别为“隧道定线”和“海岸定线”。然而,踏进2010年代,香港填海工程备受争议,因此有关计划连同附属填海计划均需检讨。有保育团体认为隧道走线是不需要采用弧形,大规模的填海亦会破坏将军澳西部仅馀的天然海岸线[11]。有关单位经过多轮谘询后,落实选定将军澳-蓝田隧道将军澳段采用“不设收费广场的直线走线方案”,以减少兴建隧道的地质风险和填海范围。

2023年,发展局公布将军澳填海初步发展大纲图,计划发展将军澳第137区作住宅区发展,因此建议将流水坑对出海面的第132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约25公顷土地,以搬入现于137区的公众填料转运设施及混凝土配料厂,并增设电力设施、废物转运站、海上垃圾收集站等厌恶性设施。[12]

地标

  • 安联村牌匾:刻有“坑口区 安联村 一九七零年”
  • 互委会会所(安联村201A号,1976年落成,已荒废)
  • 筑路捐款碑(1979年立)

参见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