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残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亦称胃切除术后胃癌。指经过手术处理后的胃,在多年后较常人胃癌机率上升的一种现象。常因早期诊断困难而致末期发现,预后恶劣。残胃癌行手术后5年生存率和未曾作过胃切除术的一般胃癌相仿。[1]
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内,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单纯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全胃内。
若胃的首次手术就是因为胃癌,则不能归于残胃癌。
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发生率各家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从胃手术至残胃癌发生的间隔时间文献报告不一,平均为13~19年,最长间隔40年,少数病例短于10年。一般认为,胃手术后15年内胃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的胃癌为低,而术后15年以上,发生率逐渐增高,至术后20年以上,其发生率则较一般人群高出6~7倍,也就是残胃癌现象。[2]手术采毕氏Ⅱ式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者比毕氏Ⅰ式者更易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的好发部位是吻合口。
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后,胃呈低酸或无酸状态,加以胃泌素分泌下降使保护性粘液减少,胃粘膜逐步萎缩。而胃手术后的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反流更损害胃粘膜,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酸减少有利于细菌在胃内的繁殖。细菌毒素及胆汁被细菌分解的代谢产物,可有促癌作用。而含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更能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在这些促癌物的作用下,胃粘膜可能癌变。[3]
胃手术后的疤痕甚至不吸收缝线的刺激,亦可能是残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但成因可能较小。总之胃手术改变了胃的正常生理,更多地暴露于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之下,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残胃癌即可发生。[4]
这也导引了一个观点的改变,过去认为早期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胃溃疡癌变的观点,现已被否定,反而术后胃多年后更易病变。同时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胃酸过多,后者则是较少,所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极稀少癌变的原因也在此,其较强的胃酸虽然造成溃疡,但也杀灭了诸多细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