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罗克洛斯陨石坑(Proclus)是月球正面位于睡沼东北边沿的一座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1] ,其名称取自古希腊新柏拉图派哲学家、数学家暨天文学家普罗克洛斯(公元410年-公元48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该陨坑西侧毗邻已磨损的弗朗茨陨石坑、北面靠近较小的弗雷德霍姆陨石坑,明亮的皮尔斯陨石坑和被淹没的耶基斯陨石坑分别位于它的东北偏东和东南偏东、东南和西南偏南则分布有格莱舍陨石坑和更小的克赖尔陨石坑。普罗克洛斯陨石坑西面濒临爱湾、西北偏北横卧着仁慈湖,更后面是重峦叠嶂的金牛山脉,往东北分布有辽阔的危海,西南则是睡沼,再往前则是和谐湾和广袤的静海[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16.09°N 46.89°E,直径26.91公里[3],深约1.94公里[4]。
普罗克洛斯陨石坑外观轮廓明显呈多边形状,东北侧略显平直,整体类似五边形。陨坑壁高出月表不大,但边缘完整清晰,几乎未受到撞击侵蚀,宽坦平整的内壁坑呈现出较高的反照率(仅次于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并显示有一些坍塌的痕迹,它的东侧内壁坡度约为29°[5]。根据施罗特亮度等级表标准,陨坑内侧壁亮度达到8½°,为月球上最亮的对象之一。普罗克洛斯陨石坑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880米[4],内部容积约478.27公里3[4]。坑底表面崎岖不平,除环坑底分布一些塌落的岩屑堆外,没有其它醒目的地貌结构。
普罗克洛斯陨石坑位于一个延伸距离超过600公里的明亮射纹系统中心,并已被月球和行星观测协会(ALPO)列入《带有明亮射纹系统的撞击坑列表》[6]。该射纹系统分布不太对称,其西北、东北偏北及东北面射纹最突出,而西南弧形区却并没有覆盖喷射物,这表明该陨坑是形成于一次低角度的(10°-15°)撞击。
该陨坑也是月食期间曾记录到其表面温度发生异常的撞击坑之一,这主要是其地质龄不长,表面尚未形成能产生隔热作用的表岩屑覆盖层所致。
普罗克洛斯陨石坑东北偏北100公里处曾是阿波罗计划的备选着陆点[1][7],但后来因阿波罗17号任务选择了地质多样性的陶拉斯-利特罗谷而被放弃。
按惯例,月图上最靠近普罗克洛斯陨石坑的陨坑将在其中心点旁标注一字母来识别它们。
普罗克洛斯 | 纬度 | 经度 | 直径 |
---|---|---|---|
A | 13.4° N | 42.3° E | 15公里 |
C | 12.9° N | 43.6° E | 10公里 |
D | 17.5° N | 41.0° E | 13公里 |
E | 16.6° N | 40.9° E | 12公里 |
G | 12.7° N | 42.7° E | 33公里 |
J | 17.1° N | 44.0° E | 6公里 |
K | 16.5° N | 46.2° E | 16公里 |
L | 17.1° N | 46.4° E | 9公里 |
M | 16.4° N | 45.2° E | 8公里 |
P | 15.3° N | 48.7° E | 30公里 |
R | 15.8° N | 45.5° E | 28公里 |
S | 15.7° N | 47.9° E | 18公里 |
T | 15.4° N | 46.7° E | 21公里 |
U | 15.2° N | 48.0° E | 13公里 |
V | 14.8° N | 48.3° E | 19公里 |
W | 17.5° N | 46.2° E | 7公里 |
X | 17.7° N | 45.1° E | 6公里 |
Y | 17.5° N | 44.9° E | 8公里 |
Z | 17.9° N | 44.7° E | 6公里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