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尔-彭罗斯广义逆(英语:Moore–Penrose pseudoinverse),通常标记为或,是著名的广义逆矩阵之一。
1903年,埃里克·伊瓦尔·弗雷德霍姆提出积分算子的伪逆的概念。穆尔-彭罗斯广义逆先后被E·H·穆尔(1920年)[1]、阿尔内·比耶哈马尔(1951年) [2]、罗杰·潘洛斯(1955年)[3]发现或描述。
它常被用于求得或简化非一致线性方程组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最小二乘法)。
矩阵的穆尔-彭罗斯广义逆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都是唯一的,并且可以通过奇异值分解求得。
令PS表示到向量空间S上的正交投影。对于任意一个m乘n的复矩阵A,设R(A)表示A的值域空间。穆尔于1935年证明矩阵A的广义逆矩阵G必须满足的条件:
以上两个条件称为穆尔条件。满足穆尔条件的矩阵G称为矩阵A的穆尔逆矩阵。
伪逆存在且唯一:对于任何矩阵,恰好有一个矩阵满足定义的四个性质。[4]
满足该定义的第一个条件的矩阵被称为广义逆。如果该矩阵也满足第二个定义,它就被称为广义反身逆阵(generalized reflexive inverse)。广义逆矩阵总存在,但一般不唯一。唯一性是最后两个条件的结果。
令,下列等式等价:[6]
下方列出了 的充分条件:
- 的列单位正交(此时),或
- 的行单位正交 (此时 ) ,或
- 的列线性无关(此时 ) 同时 的行线性无关(此时 ),或
- ,或
- 。
下方列出了 的必要条件:
由最后一个充分条件得出等式:注意: 等式 一般不成立,例如:
实值伪逆矩阵的导数,该矩阵在某点处具有恒定的秩 可以用原矩阵的导数来计算:[9]
Bjerhammar, Arne. Application of calculus of matrices to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s to geodetic calculations. Trans. Roy. Inst. Tech. Stockholm. 195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