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黄门令史游[1],全文共1394字,无一重复字。[2]

Quick Facts 汉语名称, 汉语 ...
急就章
Thumb
1340 版 急就章,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汉语名称
汉语急就篇
字面意思Quickly Master [Characters] Chapters
朝鲜语名称
谚文急就篇
汉字급취편
日语名称
汉字 急就篇
Close

历史

Thumb
颜师古注、王应麟补注《急就篇补注》(1875),藏于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

第一段介绍《急就章》和史游的文字见于《汉书·艺文志》(111):“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3]:194

西汉时期,汉字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学者们又编写了其他许多识字书,例如司马相如(c.179 – 117 BC)《凡将篇》和李长《元尚篇》(32-7 BC),现均已亡佚。[4]这些原始词典促进了汉语小学的发展,并打下了编写词典的理论基础。[5]:25汉代文献经历了从词表到词典的转变。《急就章》将抽象归纳汉字的实践扩展到其他领域,启发了“汉语词典的宏观文体格式的产生”。[6]:144

从汉朝到南北朝,最出名的识字课文就是《急就章》。[7]南北朝时期也有《千字文》等知名识字课文。[6]:57到唐朝,《急就章》的地位就被《千字文》和《百家姓》取代了,它们的构思十分精巧,文中用字几乎都只出现一次。接下来一千年间,一代代学生都用它们识字。在元朝清朝,最知名的识字文章是《三字经》。[7]现代汉语学界抬高《急就章》主要是因为它高度现实的内容与后世《三字经》等的礼仪性内容形成鲜明对比。[8]:195

《急就章》也是秦汉时期广泛传阅的几种辞书之一,但出于种种原因只有它保留到了今天。其中一个原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303–361)写下的《急就章》被后世用来练字。[8]:195元代书法家赵孟𫖯(1254–1322)也临习过《急就章》。另一个原因是,后世学者们作的注比较完善,如唐代颜师古注(620)、南宋王应麟注(1280)《姓氏急就篇》。[8]:195

内容

临习过急就章的书法家

注释

阅读更多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