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语复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巴勒斯坦所进行的运动,目的是将该语言从仅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变成在以色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

历史

艾利泽·本-耶胡达立陶宛犹太人,1881年移民至巴勒斯坦,他被称作是“希伯来语复兴之父”,他对于这个复兴运动的贡献是充满意识形态和象征性的:他是第一个提出复兴希伯来语这个概念的人,并在报纸上刊登关于这个理念的文章。[1]他锲而不懈地希望引起大众注意这件事,但是他的主张引起了许多当地正统犹太教徒强烈反弹,他们认为希伯来语是神圣的语言,只能在宗教事务上使用,若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则是玷污了这个语言;本-耶胡达后来甚至遭人告发而被监禁。本-耶胡达以自己家庭作实验,他和他妻子和自己的小孩只说希伯来语,使得他们的小孩成为千馀年来第一位以希伯来语为母语的犹太人。他还和其他人一起创立希伯来语报纸哈哲维报(1884年),并成立希伯来语委员会(1890年),而后更编纂现代希伯来语字典,为原本只用于宗教的希伯来语发展出能够在日常生活使用的字汇和文法。

虽然最后希伯来语的复兴成功绝大部分并非是因为本-耶胡达在耶路撒冷的行动,但对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回归的犹太人有很大的影响,第一所希伯来语学校便是在那些屯垦区设立。希伯来语渐渐在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复苏起来,本-耶胡达可说是为复兴运动的开始立下基础。

后来当地越来越多犹太人使用希伯来语,1922年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后,便将希伯来语与英语阿拉伯语一起列作官方语言。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