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赜(550年—618年),中国隋朝官僚、文学者。表字祖濬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崔廓之子。

崔赜七岁就能作文章。长成后身材矮小,有口才。开皇初年,被秦王杨俊推荐,射策及第,隋文帝命他和儒者一起参定礼乐,担任校书郎。转任协律郎,被太常卿苏威看重。母亲去世,崔赜去职服丧,五日水米不沾。

召为河南王杨昭、豫章王杨暕侍读,常常隔日来往于二王宅邸。601年仁寿元年),杨昭为晋王,崔赜担任他的属下记室参军,离开了杨暕。杨暕和崔赜互通书信,赠给他粮米衣物。晋王府邸的文章多出自崔赜的手笔。605年大业元年),杨昭为皇太子,崔赜担任太子斋帅,转任舍人。606年(大业二年),杨昭去世,崔赜称病回家。

隋炀帝召他为起居舍人。608年(大业四年),跟随炀帝入汾阳宫,宿营河阳镇。蓝田县令王昙在蓝田山捡到一个玉人,奏上。炀帝向群臣谘问玉人的事情,崔赜引用东魏卢元明《嵩高山庙记》,说玉人即神人,表示庆贺,炀帝大喜。崔赜跟随炀帝登太行山,炀帝问:“什么地方有羊肠坂”,崔赜回答“《汉书》地理志上说上党郡壶关县有羊肠坂”。炀帝说:“不是”,崔赜答:“皇甫谧《地书》上说太原郡北九十里有羊肠坂”。炀帝说:“对”,然后对牛弘说:“崔祖濬就是所谓问一知二的人”。609年(大业五年),崔赜受炀帝之命聚集儒者编纂《区宇图志》二百五十卷,上奏进献。炀帝认为不好,又命虞世基许善心增补六百卷。崔赜父亲崔廓去世、崔赜去职守丧。守丧没有结束,就让他出来做事。

隋朝远征高句丽,崔赜任鹰扬长史。高句丽之地设置隋朝郡县的名字,都是采纳崔赜的建议。炀帝命崔赜作《东征记》。613年(大业九年)任越王杨侗长史。山东民众反隋起事,崔赜受炀帝之命安抚高阳郡襄国郡,八百多人归顺。616年(大业十二年),跟随炀帝到江都618年(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害炀帝,召崔赜为著作郎。崔赜在途中患病,在彭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崔赜和元善柳䛒、王劭、姚察诸葛颍刘焯刘炫互相友好,休暇的时候终日清谈。崔赜所著词、赋、碑、志共有十万言,编纂《洽闻志》7卷、《八代四科志》30卷、未及发表,江都大乱,全成为灰烬。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