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创神星(英文:Quaoar,中文音译为夸欧尔),正式名称为 (50000) Quaoar,临时编号为2002 LM60,是一颗传统凯伯带天体,亦是凯伯带的候选矮行星。根据天文学家估计,创神星直径大约为1110公里,是冥王星的一半。2002年6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帕洛马山天文台发现这个天体。
发现 [1] | |
---|---|
发现者 | 乍德·特鲁希略、 米高·布朗 |
发现地 | 帕洛马山天文台 |
发现日期 | 2002年6月6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夸欧尔 [2] |
其它名称 | 2002 LM60 |
小行星分类 | 海王星外天体 [3]、QB1天体 [4][5]、 远距小行星 [1] |
轨道参数 [3] | |
历元 2018年3月23日(JD 458200.5) 2 | |
不确定参数 3 | |
观测弧 | 62.24年(22,732日) |
远日点 | 45.255 AU |
近日点 | 41.978 AU |
半长轴 | 43.616 AU |
离心率 | 0.0376 |
轨道周期 | 288.06 年(105,214 日) |
平近点角 | 297.98° |
轨道倾角 | 7.9870° |
升交点黄经 | 188.78° |
近日点参数 | 147.67° |
已知卫星 | 1 (创卫一;直径:±11 公里) 81[6] |
物理特征 | |
质量 | ±0.1)×1021 公斤 (1.4[7][8] 阋神星质量的0.12倍[9] |
平均密度 | ±0.46 公克/立方公分 1.99[10] 2.18+0.43 −0.36 公克/立方公分[7] |
自转周期 | 17.6788 小时[11] |
几何反照率 | ±0.007 0.109[10] |
光谱类型 | (中度红色) B–V =±0.01 0.94[12] V−R = ±0.01 0.64[12] |
视星等 | 19.3[13] |
绝对星等(H) | ±0.06 2.82[10] 2.4[3] |
现时已经发现创神星上有水冰的迹象,表示其可能有冰火山活动。其表面亦存有少量甲烷,这只能由最大的几个凯伯带天体所保留。
2007年2月,米高·布朗发现了创神星的同步小行星卫星维沃特(Weywot),直径为80公里。创神星及其卫星都是以位于南加州的美洲原住民通格瓦部族的神话人物命名。夸欧尔是通格瓦族的创世之神,维沃特则是他的儿子[2]。而中文则译为创神星(也叫小行星50000)[14]及创卫一。 2023年发现有环[15]。
创神星被发现时的位置在蛇夫座,视星等18.5等,并于2002年10月7日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宣布此一发现。最早的回溯发现可以回溯至1954年5月25日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干版。因为天文学家可以经由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直接推算出它的大小,因此创神星可能被归类为矮行星。
2004年,天文学家估计创神星直径为1260 ± 190公里[16],随后直径持续向下修正。天文学家在2002年发现创神星的时候,创神星是太阳系自从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以来最大的天体。后来阋神星、赛德娜、妊神星与鸟神星等更大的天体接连被发现。创神星大约与(如果不是略小)冥王星卫星卡戎相当,大约是亡神星的2.5倍。创神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十二分之一,月亮直径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直径的一半。
创神星是第一颗直接从哈勃太空望远镜(HST)所拍摄的图片来测量大小的外海王星天体,天文学家采用一种新的复杂方法[16]。鉴于创神星的距离位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分辨率(40毫角秒)极限之内。布朗和特鲁希略通过仔细地比较背景图片,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光学精密模型(点扩散函数),就能够获得创神星最有可能的直径数据。这种方法最近被米高·布朗用来测量阋神星的大小。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4年完成创神星未修正的估计数据,2007年天文学家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ST)测量红外线创神星数据,意味著创神星反照率(0.19)比原先估计值更高,因此创神星直径比原先估计值较小(+206.7
−189.6 公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04年观察创神星期间,很少人知道柯伊伯带天体的表面性质,但是天文学家现在知道创神星的表面在许多方面都类似 844.4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冰卫星[18]。天文学家采用天王星卫星周边昏暗数据后,根据2004年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结果得知创神星直径先前大约高估40%,比较正确的直径估计大约是900公里。截至2010年,天文学家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数据加权平均值并纠正哈勃太空望远镜估计数据后,创神星直径估计约为890±70公里。
创神星于2011年4月遮掩一颗16等的恒星,天文学家借此估计创神星直径最大是1170公里,并得知创神星外型细长。在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新的测量数据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创神星直径为1070±38公里,创卫一则为81±11公里[20]。
因为创神星拥有小行星卫星,创神星系统的质量可以从其卫星公转轨道计算出来。创神星的密度约2.2公克/立方厘米,直径1,100公里表明它应该有资格列为矮行星,(如果天文学家可以得知其质量或证明创神星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米高·布朗估计创神星岩石层直径约900公里,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而冰层直径介于200公里到400公里也达到流体静力平衡[21]。根据天文学家估计,创神星质量大于1.6×1021公斤。所以创神星质量和直径达到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定义要求(5×1020公斤、直径800公里)[22]。米高·布朗指出创神星“必须是”一个矮行星[23] 。光曲线振幅分析显示,创神星标准差很小,这表明创神星确实是一颗低反照率天体,因此属于矮行星[24]。
行星科学家埃里克·阿斯普豪格建议,创神星可能曾经撞上一个更大的天体,于是创神星密度较低的地幔脱离,只并留下密度高的核心。他的设想是创神星最初是由冰雪所覆盖,使得其直径比现在多出300至500公里,而且它与创神星两倍左右的柯伊伯带天体相撞,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甚至与火星大小的天体相撞)[25],也有可能就是冥王星[26]。
创神星的轨道距离太阳大约64亿公里(40亿英里),公转轨道周期为286年。
创神星的轨道接近圆形,轨道倾角约8°,虽然为典型的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中心与深度黄道巡天将创神星归类为古柏带天体[27][4],也是其中体积最大的天体。类似创神星的伐楼拿、妊神星和鸟神星都有高轨道倾角及比较大的离心率。
鸟瞰图可以比较创神星接近圆形的轨道和冥王星高离心率(e=0.25)的轨道(创神星的轨道是蓝色,冥王星是红色,海王星是灰色。)。图型说明2006年4月创神星的位置、相对大小和颜色;近日点、远日点和经过日期都标示在图中。
不同于冥王星与海王星有著2:3的轨道共振,位于43天文单位与接近圆形轨道上的创神星几乎不受海王星摄动的影响。从黄道面观察的图解可以看出创神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倾角,冥王星的远日点(下方)在创神星轨道之外,所以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有时比创神星更远,而在其他的时间则比创神星近。
在2008年,创神星与冥王星的距离只有13.9 天文单位[28],是它与冥王星最接近的距离,而以古柏带内的标准,这样的距离是非常接近的。
2004年,科学家找到创神星表面有冰晶体存在的迹象,意味著它的温度在1,000万年间从55K(-220 °C)升至110K (-160 °C)[29]。一些理论指其温度上升的原因,是因为它曾连续被无数的小流星体冲撞,把天体的表面加热。但最引人注目的理论,仍是“夸欧尔”的内核可能出现冰火山活动,是内核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引起的。
科学家相信创神星与不少柯伊伯带天体相似,均是由岩石和冰的混合物构成的,但其反照率之低意味著天体外层的冰已消失。当新视野号太空船于2015年探索冥王星及其他柯伊伯带天体时,科学家可从传回的资料中认识更多柯伊伯带天体资讯。
创神星卫星的轨道已经被确认,发现报告公布在2007年2月22日的IAUC 8812号快讯上[30][31]。其卫星距离创神星0.35弧秒,绝对星等相差5.6等[32]。
假设反照率与创神星相同,这颗卫星的直径应该为74公里左右。创神星的发现者布朗把创卫一的命名权赋予通格瓦部族,他们选定其部族神话中的创造神之子:天神维沃特(Weywot)作为创卫一的名称,该名称于2009年获得承认。[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