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菓叶渔港
臺灣澎湖縣69座漁港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澎湖縣69座漁港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菓叶渔港(台湾话:Tuā-ké-hio̍h Hû-káng),或大菓叶码头[1],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二崁村(大菓叶),主管单位为澎湖县政府,属第二类渔港。[2]大菓叶渔港自清领时期起,1970年澎湖跨海大桥通车之前,长期为西屿岛和马公之间的交通枢纽。[3][4][5]:167
澎湖四面环海,行政区域乃由星罗遍布的岛屿所构成[6],西屿居民对外的交流只能仰赖船运[4],而在清领时期,航运则多倚靠人力划桨(摇橹)的小船前往妈宫港,单趟航程约二、三个小时,若使用帆船,航行时间可略为缩短。[1]
大菓叶为一地名,而非聚落名称,早期古迹建物为搭配渡轮时段之商业目设立,并无自然聚落。[1][3]自清领时期起,大菓叶便是西屿岛之海上渡头,其地理位置位于西屿岛中段东侧,面朝澎湖内海,邻近小池角聚落(今池东村、池西村),但行政区域被列入于今二崁村内。[7][8][9]
日治时期昭和三年(1928年),澎湖厅在大菓叶筑建码头,又堆砌150公尺的石堤,提供一艘名为“通行丸”的机动船,供每日两班从大菓叶往返马公港,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大菓叶渔港仍做为西屿和马公之间的公营运输码头。[1][4][10]
1953年,国民政府播款予西屿乡公所,自行建造交通船并负责营运,西屿乡公所遂建造一木造船只“西基号”(21吨),但1957年间始终因载量有限和乡公所经费短绌,且船只保养不易等问题,无法再维持航线的营运,便转由澎防部的军差船来定期支援。1959年,大菓叶渔港获得高雄港务局补助新台币150万,得以整修渔港[5]。1969年,澎湖县政府打造50吨的铁壳船“光武号”,西屿和马公之间的交通获得改善。[4][11]
1970年之前,大菓叶渔港有赖对渡港口带来的人潮,渡头商旅兴旺,可谓一度鼎盛煊赫。[1]不过1970年12月25日,连结西屿和白沙屿的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之后,不敌陆运竞争,维系航运人潮的商家生意下滑,而原本往返大菓叶、马公港航线的公营“光武号”因亏损状况日益严重,尔后光武号也在1979年9月不慎焚毁,公家单位在无意复航的情况下,放弃修复光武号,大菓叶渔港便不再做为西屿及马公之间的渡头,随著交通优势消失,当地商家陆续搬迁,继而没落。[4][1][10]
大菓叶渔港因腹地狭小,偶有小池角村民渔船停泊外,使用状态长年呈现低迷[1][10],即使台湾省政府在1980年至2002年推行总计四期的“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大菓叶渔港也仅于第三期期间(1997年至2000年),获得新台币81万元的补助整修经费。[5]
曾航行往返西屿大菓叶、马公港的交通客轮资料,兹列表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