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噪音污染(英语:Noise pollution,也称声音污染英语:sound pollution)指的是噪音或声音的传播,对人类活动或是动物生命产生的各式影响,其中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均属有害。世界上室外噪声主要是由机器、交通运输和传播系统所产生。[1][2][3]不良的都市计画有造成/助长噪音污染的可能,例如住宅区受到其旁工业区的噪音影响。而住宅区内的噪音主要源自嘈杂音乐、交通运输(公路、铁路、飞机等)、草坪整理(割草机)、建筑施工、家用发电机、风力发动机、爆炸声(放爆竹)和人声。
古罗马时期即有与城市环境中噪音相关的记录。[4]研究显示在美国,噪音污染问题在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社区中最为严重,[5]而与家用发电机相关的噪音污染是许多开发中国家正出现的环境退化问题。[6]
高噪音水准会对人类循环系统产生影响,并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7][8]对于动物,噪音会影响捕食者侦测,或是猎物回避的能力,而增加死亡风险,也会干扰其繁殖和导航,并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9]人类在海洋产生大量噪音,但迄今大多数关于噪音影响的研究都集中在海洋哺乳动物身上,只有少数是针对鱼类。[10][11]科学家在过去几年已转向无脊椎动物,研究其对人为声音的反应。这项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由于无脊椎动物占海洋物种中的75%,是海洋食物网中的重要来源。[11]
因为城市噪音也会影响到不动产的价值,[12]通常此类不动产又是拥有者的最大投资,噪音所产生的问题会成为公民政治中甚为严重的问题。
噪音污染会对健康和行为产生影响。令人厌恶的声音(噪音)会损害生理健康。噪音污染与多种健康状况有关联,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压力、耳鸣、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和其他不良影响。[7][13][14][15][16]根据一份在2019年对现有文献的审查研究,噪音污染与认知能力加速下降有关联。[17]
根据欧洲环境署的估计,欧洲有1.13 亿人受到高于55分贝的道路交通噪音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音量超过此阀值,会对健康有害。[18]
当声音干扰到睡眠或谈话等活动,或是扰乱或降低个人生活品质时,会变得不受欢迎。[19]长期暴露在高于85A加权分贝(dB(A))的噪音时可能会发生听力损失。[20]把较少暴露于交通或工业噪音的迦纳玛邦部落人与典型的美国人作比较,显示长期暴露于中等高水准环境噪音,是美国人损失听力的主要原因。[13]
曝露于工作场所的噪音也会导致听力损失,以及产生其他健康问题。职业性听力损失是美国及全世界最常见,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之一。[21]
目前尚不清楚人类如何会主观适应噪音。对噪音的容忍度通常与分贝水准无关。加拿大籍音乐家及环境论者默里·谢弗的音景研究在此方面具有开创性。在其著作中,他就人类如何在主观层面上与噪音相处,以及这种主观性如何受到文化的制约,提出令人信服的论点。[22]谢弗指出,声音是种力量的表达,因此物质文化通常会让人偏好能产生巨响的引擎(例如跑车,或加上改装排气管的哈雷摩托车),这不仅是出于安全的考量,也是透过控制音景,发出特殊声音来展现其具有的力量。 [22]
噪音污染会对患有自闭症的成人和儿童产生负面影响。[23]这类人可能会听觉过敏(ASD,对声音具有异常敏感性)。[24]听觉过敏的自闭症人士在嘈杂的环境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例如恐惧和焦虑)和不舒服的身体感觉。[25]这类人会避开有噪音污染的环境,但反过来又导致自己孤立,对生活品质产生负面影响。高性能汽车排气管声和汽车喇叭突然发出的巨响对罹患ASD的人士均为噪音污染。[23]
根据WHO的说法,老年人会因噪音而出现心脏问题,其实儿童尤其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而且这类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26]噪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会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27]持续暴露于于噪音污染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清楚显示维持环境健康,在保护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事。[28]
对于许多海洋生物而言,声音是其探索周围环境的主要手段(例如许多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使用声音作导航、交流和觅食之用)。[29]人为噪音[30]会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把捕食者的侦测和猎物[31]的回避之间的微妙平衡破坏,提高死亡风险,并干扰其用于交流,尤其是与繁殖、导航和回声定位的声音。[32]这些影响之后会透过间接连锁(“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改变群体内的更多互动。[33]过度暴露于噪音会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损失。
生活在喧闹城市环境中的欧洲知更鸟较有可能在夜间唱歌,表明是因为那时较安静,它们的信息更能清晰传播。.[34]同一项研究显示,通常人们认为是因为光害的缘故而导致鸟儿在夜间唱歌,其实是日间噪音污染的影响更大。人为噪音已把新热带界城市公园中鸟类物种丰富度降低。[35]
暴露在交通噪音中的斑胸草雀,会发生对伴侣忠诚度降低的现象。这种污染会透过选择特定性状、消耗本来用于其他活动的资源,而将种群的演化轨迹改变,产生深远的遗传和进化后果。[36]
人类在海洋的活动,会在水下造成普遍的噪音污染,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来源,并对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哺乳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造成重大危害。[37][38]曾经是平静的海洋环境,由于船舶、石油钻探、声纳设备和反射地震测试(主要为油气探勘用途),甚至有水下核爆炸,而变得嘈杂和混乱。[39][40]
货船的螺旋桨和柴油发动机,会产生高噪音。[41][42]这种噪音污染显著提高低频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超过风所引起的。[43]依靠声音进行交流的海洋动物如鲸等,在多方面受到影响。较高的环境噪音也会迫使动物发出更大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隆巴德效应。研究人员发现当座头鲸的附近有活跃的低频声纳时,其歌曲的时间会持续较久。 [44]
水下噪音污染不仅限于海洋,也会发生在淡水环境。中国长江也检测出有噪音污染,而导致江中的长江江豚濒临灭绝。[45]一项针对长江噪音污染的研究,显示音量已超过江豚的颞骨听觉所能承受,对其生存构成重大威胁。[45]
噪音污染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鲸豚,经暴露于军用声纳的巨大声音后发生搁浅而死亡。[46](参见海洋哺乳动物与声纳)甚至海洋无脊椎动物,如螃蟹 (普通滨蟹),业经证明会受到船舶噪音的负面影响。[47][48]人们注意到,较大的螃蟹比较小的螃蟹更易受到负面影响。但反复接触这些声音之后会导致顺应的结果。[48]
有几个导致无脊椎动物受人为噪音影响而发生超敏反应的原因。无脊椎动物已进化到可接收声音,而其大部分生理机能都已能侦测到环境中的振动,[49]其触角或是毛发可感知粒子的运动。[50]海洋环境中产生的人为噪音(例如打桩和船舶活动),会造成粒子运动,而被无脊椎动物感知;这是近场刺激的例证。 [50]
通过机械感知机构以侦测振动的能力在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中最为重要。哺乳动物也依靠可侦测压力的耳朵来感知周围的噪音。[50]海洋无脊椎动物对噪音影响的感知与海洋哺乳动物并不相同。据报导,无脊椎动物可侦测到大范围的声音,但每个物种间的噪音敏感性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无脊椎动物依赖的是10赫兹以下的频率。大量的海洋噪音具有这种频率。[51]
因此,人为噪因不仅经常阻断无脊椎动物间的交流,还会引起压力,对生物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49]噪音对无脊椎动物的另种影响是许多群体在多种行为环境中会用到声音。包括在受攻击或躲避捕食者的情况下产生或感知的声音。无脊椎动物也利用声音来吸引或寻找配偶,经常会在求偶过程中用到声音。[49]
许多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研究,发现其暴露于噪音时会触发生理或行为反应。大多数时候与压力有关,由此而得海洋无脊椎动物能侦测并对噪音做出反应的具体证据。在对寄居蟹的研究已得大量的资讯。其中一项研究,发现本哈德寄居蟹在选择壳的过程时,在受到噪音影响时会发生行为变化。[52]
选择适当的壳对寄居蟹的生存能力有很大帮助。这类壳可抵御捕食者和高盐度,以及维持湿度。[52]但研究人员确定当有人为噪音时,寄居蟹在接近、调查和采用这类壳的时间会较短,此表明寄居蟹的评估和决策过程发生变化,虽然我们知道寄居蟹并无利用听觉或机械感知机构来对壳做评估的能力。[52]
在另一项针对本哈德寄居蟹和紫壳菜蛤身体对噪音的应激反应研究中。当暴露于不同类型的噪音时,紫壳菜蛤的瓣膜张开度发生显著变化。[53]寄居蟹会多次将壳从地面上抬起,并跑到壳外,对壳检查,然后重返壳内。[53]对寄居蟹试验的结果在因果关系方面模棱两可;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其行为是否可归因于噪音。
另一项证明无脊椎动物对噪音压力反应的研究是针对长鳍近海鱿鱼,这类鱿鱼暴露在水底打桩的施工声音中(这种施工会直接影响海床并产生强烈的基质和水传播振动)。[54]乌贼的反应是喷水逃离、喷墨汁、皮肤图案变化和其他惊吓反应。[55]由于这类反应与其面对捕食者的反应相似,即表示乌贼最初将声音视为威胁。但这类反应会在一段时间后减少,表明鱿鱼可能已经顺应噪音。[55]很明显的是鱿鱼一开始受到压力,虽然研究人员未做进一步调查,但他们怀疑也可能存有改变鱿鱼生存习惯的其他影响。 [55]
有另一项针对中华白海豚所做因噪音暴露而产生的影响。由于在珠江三角洲的水下工程,海豚暴露在高水平的噪音环境中(特别是由世界上最大的振动式打桩机 - OCTA-KONG所产生)。[56]研究显示海豚发出的咔嗒声未受影响,但它们听觉可能受到打桩机声音的掩蔽效应影响。[56]来自OCTA-KONG的噪音连距离达3.5公里外的海豚也能侦测到,虽然未发现这种噪音会危及海豚的生命,但显示长时间暴露在这种噪音下可能是造成听觉损伤的原因。[56]
陆地人为噪声会影响蚱蜢利用声音来吸引配偶。蚱蜢能否繁殖成功取决于它吸引交配伙伴的能力。被称为Corthippus biguttulus的雄性蚱蜢通过摩擦声发出求爱歌曲来吸引雌性。[57]雌性发出的信号较短,主要是低频和振幅的声音以响应雄性的歌曲。研究发现这种蚱蜢会根据嘈杂的交通噪音改变其求偶声。 Lampe和Schmoll两位研究人员在2012发表的论文中,发现在安静栖息地的雄性蚱蜢,其局部频率最大值约为7,319赫兹。[57]
相较之下,暴露在嘈杂交通噪音中的雄性蚱蜢可产生的最高局部频率为7,622赫兹。蚱蜢产生较高的频率,是防止背景噪音将其信号淹没。这显示人为噪音已对昆虫的声音信号发生干扰。[57]应对噪音而发生类似的行为扰动、行为可塑性和种群数量变化,可能也发生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但仍需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来确定。[53][54]
船舶发出的噪音已被证明会影响海兔的胚胎发育和健康。[58]人为噪音可改变环境条件,继而对无脊椎动物产生负面影响。胚胎可适应环境的正常变化,但有证据显示它们无法很好适应噪音污染的影响。经研究,已确定船舶噪音对海兔生命早期阶段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法属玻里尼西亚茉莉亚岛附近海中海兔所做的研究,使用水中麦克风记录下船的噪音,[58]还录制不包含船舶噪音的环境噪音。两者相比,暴露于船只噪音的海兔胚胎发育会减少21%。此外,新孵化的幼体死亡率增加22%。[58]
人为噪音会对无脊椎动物产生负面影响,而无脊椎动物对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功能。沿海和大陆棚栖息地的波浪会产生各种自然水下声音,以及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生物通信信号。无脊椎动物行为的变化因人为噪音类型而异,与自然噪音景观相似。[59]
实验研究蛤蜊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十足类动物 (Nephrops norvegicus) 和蛇尾 (Amphiura filiformis) 的行为和生理学,它们会受到类似航运和工程噪音的影响。[59]这三种无脊椎动物暴露于连续宽带噪声和脉冲宽带噪声。人为噪声会阻碍十足类动物的生物灌溉和掩埋行为,此外,这种动物还会表现出减少运动。菲律宾蛤仔经历噪音压力而会减少在海床迁移。[59]人为噪音导致蛤蜊关闭它们的瓣膜并移动到沉积物 - 水界面上方的区域。这种迁移会抑制蛤蜊搅动沉积物顶层,而阻碍其经由悬浮物摄食的行为。名为Amphiura filiformis的蛇尾因噪音而产生生理变化,而导致生物扰动行为的不规则性。[59]
这些无脊椎动物在海底生物界养分循环方面有重要作用。[59]因此,当物种无法发挥自然行为时,生态系统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具有航道、疏浚或商业港口的地点会存在连续宽带噪音。打桩和施工是脉冲宽带噪声的来源。不同类型的宽带噪声对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59]
另一项研究发现长牡蛎(Magallana gigas)会对不同程度的声音振幅水平和噪音频率做不同程度的瓣膜关闭。[60]牡蛎利用平衡囊来感知近场声波振动。此外,它们的表面感受器可侦测到水压变化。航运产生的声压波可低于200赫兹。打桩产生的噪音在20到1,000赫兹之间。大型爆炸会产生10至200赫兹的频率。东沙谷米螺可侦测到这些噪音源,因为其感觉系统可侦测到10至<1,000赫兹范围内的声音。[60]
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已被证明会对牡蛎产生负面影响。[60]研究显示其宽而松弛的瓣膜表明牡蛎处于健康状态。当牡蛎不那么频繁地打开瓣膜时,即表示周围有环境噪音的压力。这为牡蛎能侦测低声能水平的噪音的说法提供支持。[60]虽然我们普遍了解海洋噪音污染会影响鲸和海豚等巨型动物,但了解如牡蛎等无脊椎动物会受到人类发出声音的影响,就可进一步了解人为噪音对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60]众人皆知水生生态系统使用声音来导航、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 澳大利亚在2020年发生最严重的鲸豚大规模搁浅事件,专家认为噪音污染在此有重要作用。[61]
研究人员根据压力、强度和频率来测量噪音。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SPL) 表示声波传播过程中相对于大气压的压力值,会随时间变化,这也称为波幅的总和。[62]以瓦特/平方米为单位的音强表示在特定区域流动的声音。虽然声压和音强不同,但两者都可把当前状态与听阈进行比较,而描述响度的高低,而产生分贝的对数尺度。[63][64]这种对数尺度包含人耳可听到的声音范围。
频率(或称音调)以赫兹 (Hz) 为单位,反映出每秒经由空气传播的声波数量。[63][65]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但随年龄增长,对较高频率的敏感度会降低。[63]一些生物,例如大象,[66]可听到0到20赫兹(次声波)之间的频率,而其他生物,例如蝙蝠,可辨识高于20,000赫兹(超音波)的频率以进行回声定位。.[65][67]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权重来解释噪音频率和强度(人类对相同的响度,振幅越高越容易听到)。[63]最常用的加权级别是A加权、C加权和Z加权。A加权反映的是频率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的听力范围,[63]把更高的频率赋予更多的权重,而为更低的频率赋予更少的权重。[63][68]C加权用于测量峰值声压或脉冲噪音,类似于职业环境中机械发出的响亮和短暂的噪声。[68][69]Z加权也称为零加权,表示没任何频率权重的噪音水平。[68][69] Understanding sound pressure levels is key to assessing measurements of noise pollution. Several metrics describing noise exposure include: 了解声压级是评估噪音污染测量的关键。描述噪音暴露的几个指标包括: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活动让63%的受保护空间(如国家公园)的背景噪音水平增加一倍,而在21%的受保护空间中则增加十倍。对于后者,“如果你本来能听到100英尺外的声音,现在只能在距离10英尺时才能听到。”[73][74]
使用噪音仪可测量经空气传播的声音,这是种由麦克风、放大器和计时器组成的装置。[75]噪音仪可测量不同频率的噪音(通常是A加权和C加权声级)。[63]设有两种响应时间常数:快速(时间常数 = 0.125秒,类似于人类的听力)或慢速(1秒,用于计算广泛变化声级的平均值)。[63]这类噪音仪均依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6]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0、1 或2类仪器的标准制作。[77]
0型仪器不需达到与1型和2型相同的标准,科学家将之用作实验室参考标准。[77]类型1(精密)仪器用于测量捕获声音的精度,而类型2仪器于一般现场使用。[77]类型1仪器的误差范围为 ±1.5分贝,而类型2仪器的误差范围为±2.3分贝。[77]
也有供个人使用的噪音计量计。通常体积小、便于携带,用于测量职业环境中的个人暴露水平。这种计量计可监测整个工作班次中的声级。[78]此外,还可计算百分比声级数量或时间加权平均值 (TWA)。 [78]
科学家和音频工程师在近年已开发出多种利用智慧型手机测量声级的应用程式。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 (CDC) 所属的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NIOSH) 在2014年检验过192种安装在IPhone和Android智慧型手机上的声音测试程式,并发表报告。[79][80]
报告显示只有10个应用程式(全部在苹果App Store上供下载)符合所有设计标准。而在此10个应用程式中,只有4个符合2A加权分贝误差的精度标准。[79][80]NIOSH根据研究的结果,透过采用众包数据建立精准的测量方式,而创建NIOSH噪音仪应用程式。[79][80]这个程式符合ANSI S1.4和IEC 61672的标准。[81]
减少环境或工作场所的噪音时,通常会采用危害控制层级的概念。工程学噪音控制可用于减少噪音传播,以保护个人免受过度暴露。当噪音控制不可行或不充足时,个人也可采取保护自己免受噪音污染影响的措施。例如使用听力保护装置(例如耳塞或耳罩)来防护。[82]
像Buy Quiet的倡议,就是促进购买更安静的工具和设备,并鼓励制造商设计更安静的设备,以克服职业噪音曝露。[83]
可利用妥善的都市计画和更好的道路设计(参见道路噪音)来减轻道路和其他城市因素产生的噪音。可使用隔音墙、限制车速、改变道路表面纹理、限制重型货车、使用交通控制来减少车辆制动和加速以及轮胎设计,而降低道路噪音。
处理道路噪音,可利用电脑模拟,根据当地地形、气象、交通运作,输入假设的缓解措施以观察结果。如果在道路的规划阶段就列入解决方案,建设的成本可能就会不高。
使用更安静的喷气发动机可降低飞机噪音(参见飞机噪音污染)。改变飞行航线和飞机起降的时间均可达到降低噪音污染,而让周遭居民受益(参见航空业对环境的影响#噪音)。
在1970年代之前,各国政府倾向把噪音视为“滋扰”而非环境问题。
许多有关噪音所导致的冲突都是通过产生者和受害者之间协商来解决。升级处理程序因国家/地区而异,可能会配合地方当局(尤其是警方)采取的行动。
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在2007年发现开罗市中心的平均噪音水平为90分贝,从未低过70分贝。 在1994年即颁布的噪音限制法律从未强制执行过。[84]由德国软体公司Mimi Hearing Technologies GmbH在2018年发布的世界听力指数(World Hearing Index ),开罗在世界上最嘈杂的城市中排名第二。[85]
噪音污染是印度的一大问题。[86]印度政府对爆竹和扩音器设有管制规范,但执法极为宽松。[87]印度的慈善基金会阿瓦兹基金会自2003年以来即致力透过宣传、公益诉讼、提高民众意识和教育活动来控制各种噪音污染。[88]现在印度城市的执法力度和严格程度有所提高,但农村地区仍频繁受噪音污染的影响。[89]
印度最高法院禁止在晚上10点后使用扩音器播放音乐。印度国家绿色法庭在2015年指示德里当局确保遵守噪音污染准则,称噪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能仅仅视为一种滋扰,但法律的执行情况仍然很差。[89]
当今瑞典环境保护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对产业造成太大冲击的情况下降低噪音的传播。瑞典工作环境管理局设定在声音80分贝的曝露时间最长为8小时。在能够舒适地交谈的工作场所,背景噪音水平不应超过40分贝。[90]瑞典政府同时采用隔音(如隔音墙)和吸音(主动降噪)的做法。
英国岩棉绝缘材料制造商ROCKWOOL Ltd根据地方当局依2000年信息自由法 (FOI) 要求而编制的数据显示各地区议会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收到315,838件关于私人住宅噪音污染的投诉。英国各地的环境卫生官员根据《反社会行为(苏格兰)法案》的条款,发出8,069份噪音控制通知或传票。在过去12个月中,已核准没收524件设备(包括强力扩音器、立体声系统和电视机)。西敏市议会收到的人均噪音污染投诉数量超过英国任何其他地区,有9,814起,相当于每千名居民收到42.32起。按每1,000名居民的投诉,排名前10名的地区议会中有8个位于伦敦。[91]
美国的《1972噪音控制法》立下一项国家政策,目的在为所有美国人创造一远离危害其健康和福利的噪音环境。之前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所属的噪音消除和控制办公室负责协调所有联邦噪音控制活动。EPA在1982年逐步取消此办公室的经费,把规范噪因的主要责任转移给州和地方政府。但《1972年噪音控制法》和《1978年安静社区法(Quiet Communities Act of 1978 )》并未被美国国会废除,至今仍然有效,但基本上并没经费支持。[92]
NIOSH针对职业环境中的噪音暴露,提出建议曝露上限- 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 (TWA,85A加权分贝的工作班表和140A加权分贝的脉冲噪音(瞬间事件,如猛击或碰撞)。[21][78]该机构在1972年发布建议(后来于1998年6月修订),包括噪音来源、测量设备、听力损失预防计划和研究需求,作为预防职业性噪音相关听力损失的方法。[78]
美国劳工部所属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OSHA) 发布强制性标准,以保护工人免受职业噪音危害。对于一个八小时的工作日,噪音的允许暴露限值 (PEL) 是90A加权分贝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WA)。[79][93]如果制造业和服务业的TWA大于85A加权分贝,雇主必须实施听力保护计划。[93]
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 规定单架民用飞机可发出的最大噪音级以符合某些噪声认证标准,而达到监管飞机噪音的目的。这些标准通过“阶段”认定来设定最大噪音级的变化。美国噪音标准在联邦规则汇编 (CFR) 第14章第36节(噪音标准:飞机类型和适航认证)中定义 。[94]FAA还与航空业界合作开展飞机噪音控制计划。[95]FAA也建立一个程序让任何受到飞机噪音影响的人均可提告。[96]
联邦公路管理局 (FHWA) 根据1970年联邦补助公路法案的要求,制定控制道路噪音的法规。法规要求颁布各种土地使用活动的交通声级标准,并规范减少公路交通噪音和建筑噪音的步骤。[97]
在联邦规则汇编第24章51节B部分所描述的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HUD)噪音标准包含有最低国家标准,以保护社区和居住地的公民免受过度噪音的影响。例如,所有噪声暴露超过65分贝的昼夜平均水平 (DNL)的环境或社区即被视为受噪声影响的区域,社区噪音水平在65至75分贝之间的被定义为“通常不可接受”区域,必须实施降噪的措施。DNL高于75分贝的地点被视为“不可接受的”,需经HUD助理部长的批准方可。[98]
美国运输部所属的交通统计局创建一个网站,让民众可获得国家和县级飞机和道路的噪音数据。[99]网站的目的在帮助城市规划者、民选官员、学者和居民获得最新的航空和州际公路的噪音信息。[100]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通常在建筑规范、都市计画和道路开发方面有非常具体的法规。噪音法律和条例因城市而异,在某些城市甚至并不存在。法令可能包含一般禁止产生令人厌恶的噪音的规定,或者可能针对一天中特定时间和特定活动,受到允许的噪音水平指南。[101]噪音法将声音分为三类。首先是环境噪声,指与给定环境相关,包罗万象的噪声的声压。第二种是连续的噪音,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波动的,但持续时间会超过一个小时。第三种是周期性变化的噪音,可能是稳定,或是波动的,但会以相当均匀的时间间隔重复出现。[102]
纽约市于1985年制定第一个涵盖广泛的噪音法规。波特兰噪音法规(Portland Noise Code)包括每次违规最高可处以5,000美元的罚款,此法规是美国和加拿大其他主要城市噪音条例的基础。[103]
WHO欧洲区于1995年发布关于规范社区噪音的指南。[63]随后也发布其他版本的指南,最新版本于2018年发布。[104]这项指南提供来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关于非职业噪音暴露及其与身心健康结果的最新研究证据。指南为各种噪声源(道路交通、铁路、飞机、风力发动机)的昼夜平均水平和夜间平均水平提供限制和预防措施的建议。2018年版本,对休闲噪音的建议设有条件 - 基于一年中平均24小时期间的等效声压级,无夜间噪音的权重(LAeq,24小时); WHO建议把限制设置为70A加权分贝。[104]
噪音来源 | 日-晚-夜平均水平(Lden)建议 | 夜间水平 (Lnight)建议 |
---|---|---|
道路交通 | 53 dB(A) | 45 dB(A) |
铁路 | 54 dB(A) | 44 dB(A) |
飞机 | 45 dB(A) | 40 dB(A) |
风力发动机 | 45 dB(A) | 无建议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