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薛地CBEJP[?](英语:Philip Stanley Cassidy,1889年3月30日—1971年5月14日),英国香港企业家和记洋行董事总经理,尝任香港总商会主席和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

Quick Facts 嘉薛地P. S. Cassidy, 出生 ...
嘉薛地
P. S. Cassidy
Thumb
出生1889年3月30日
 英国英格兰雅息士郡
逝世1971年5月14日(1971岁—05—14)(82岁)
 英国英格兰萨里郡
职业和记洋行大班、两局议员
Close

嘉薛地于1910年获聘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1913年被调到香港。在汇丰任职12年后,他在1922年加入襟兄T·E·比亚士和记洋行成为合伙人,后来又成为高级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他在1941年12月参与香港保卫战香港沦陷期间遭到拘禁,至二战完结后,他负责重整洋行业务,使之重上轨道,任职满30年后于1952年退休返英。战前他参与不少与基督教团体相关的社会职务,当中包括中环圣约翰座堂名誉司库、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信托会成员、香港西青年会主席和拔萃男书院校董等职,另外也是香港大学校董和港府牌照局委员。

嘉薛地战后在1948年至1950年、以及在1951年至1952年两度出任香港总商会主席,并代表总商会在1948年至1952年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任内于1951年至1952年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议员。返回英国后,他协助港府于1958年在伦敦设立供香港留学生居住的香港大厦,复于同年出任香港大厦理事会首任主席。

生平

早年生涯

嘉薛地1889年3月30日生于英国英格兰雅息士郡伊尔福德(今位于伦敦),[1][2][3][4][5]父亲托马斯·嘉薛地(Thomas Cassidy)任职银行文员,母亲名叫玛丽·西蒙斯(Mary Simmons)。[6][7]他有一位兄长、两位胞姐和一位胞弟,分别名叫查尔斯·杜兰特·嘉薛地(Charles Durant Cassidy)、希尔达·玛丽·嘉薛地(Hilda Mary Cassidy)、梅布尔·伊芙莲·嘉薛地(Mabel Evelyn Cassidy)和西里尔·马丁·嘉薛地(Cyril Martin Cassidy)。[6][7]他的胞弟西里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于1915年在法国北部的费斯蒂贝尔阵亡。[7]嘉薛地早年与家人居于伦敦北部芬奇利,并受教于伦敦市绸布商学校(Mercers' School)。[5]

来港经商

1910年,嘉薛地获聘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最初任职助理。[5]1913年,他获汇丰银行派往香港工作,[8][1]就任不久便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鉴于人手紧绌,结果他留在香港工作前后七年半,才于1920年8月首次返回英国休假。[5]1921年,他被调往新加坡,但却选择于翌年辞职,并获招揽返回香港加入和记洋行成为大班,以合伙人身份担任过董事总经理等重要职务。[5][9][10][11][1]

二战以前,嘉薛地与身兼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的高级合伙人T·E·比亚士(T. E. Pearce)一同领导洋行的业务。[10]当时的和记洋行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并在1929年于广州开设分行,以拓展内地的业务;[10]但相比之下,和记洋行较其他如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的规模要小,与另一洋行会德丰的关系密切。[12]除了和记洋行的工作外,嘉薛地也身兼多家香港公司的董事职务,当中包括牛奶公司香港电车有限公司、会德丰和茂泰洋行(Marden & Co.)等。[1]1925年至1949年间,他还兼任《经济学人》的香港特派员,负责为杂志社提供香港的经济金融情报。[5]

参与公职

在香港生活期间,嘉薛地长年参与不少与基督教有关,特别是中环圣约翰座堂扶轮社和香港西青年会(European YMCA)的活动,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期间尝任圣约翰座堂名誉司库、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信托会成员、以及香港西青年会主席和理事等职。[13][14][15][16]在1934年,他又参与创立加油会(Cheero Club),在西青年会的协助下负责为驻港英军提供康乐设施。[17]

Thumb
嘉薛地由1922年至1952年任拔萃男书院校董

此外,嘉薛地一直关注圣公会辖下拔萃男书院的校务,他自1922年至1952年间长年担任该校校董,期间又于1922年至1924年以及在1926年至1950年间,分别兼任该校校董会的名誉司库和名誉秘书。[18]身兼不同教会团体公职的嘉薛地也逐渐得到香港政府的注意,他在1929年获奉委为非官守太平绅士,并在1929年至1941年间出任香港大学校董。[1]1939年,他进而获其他非官守太平绅士推选为港府牌照局(Licensing Board)委员。[19][20]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东局势日益严峻。在1939年,嘉薛地连同港府财政司毕打士和曾任英华书院校长的圣公会舒活牧师 (Rev. Frank Short)一同获委任为英国对华救济基金(British Fund for Relief in China)香港委员会委员。[21]在1940年2月,港府设立香港后备防卫军,嘉薛地即获编配入后备防卫军的关键职务组候命,复于同年6月被编入基要服务普通组待命。[22][23]

在1941年12月,日本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挥军香港,香港保卫战一触即发。在战事期间,他在属于辅助部队的防空救护队(Air Raid Precaution Corps)内任职副队目(Deputy Warden),[1]但在同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后,他与其他属于日本敌国的外籍侨民一样,遭日方关进赤柱拘留营内过活。[5][2]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才得以从拘留营获释,并在回国休养后于1946年6月返港视事。[5][10]

和记洋行在战后初年面临很大的经营困难,首先是领导洋行多年的比亚士在1941年12月香港保卫战期间阵亡,而洋行在广州的分行也因战事中断业务;[10]其次是战后中国大陆政局动荡,进一步打击洋行的出入口贸易业务。[10]在这个背景下,嘉薛地在战后以高级合伙人身份领导洋行,负责重整和记洋行,使洋行的运作得以逐渐重上轨道。[10]

战后,嘉薛地曾获港府奉委为港口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物价统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24]另外还在1948年和在1950年至1951年两度出任香港总商会副主席、1948年至1950年和在1951年至1952年两度获推选出任总商会主席、以及在1948年至1952年再度出任香港大学校董。[5][25][26]由1948年8月至1952年4月,他代表总商会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26][24][27]期间又于1951年7月至1952年4月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议员。[28][29][30]在两局供职期间,他比较关注中国大陆政权易帜和韩战对香港贸易的影响。[31]

晚年返英

1952年5月,嘉薛地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卸下和记洋行的工作,退休返回英国,而洋行的工作则由战后新加入的祈德尊接手。[27][10][12]1958年,在港府驻伦敦办事处主任祁连活 (E. A. G. Grimwood)主持下,港府于伦敦设立了香港大厦(Hong Kong House),为留学伦敦的香港学生提供多一个留宿的选择,以及作为香港留学生在伦敦交流的场所。[32]香港大厦成立后,曾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嘉薛地即获委任为香港大厦理事会首任主席,协助设立香港大厦和监管会社的营运,他后来卸任主席一职,但仍留任理事会理事。[33]为表扬他在香港大厦设立一事上的表现,他于1959年元旦授勋名单中获英廷授予CBE勋衔[34][35]

嘉薛地晚年仍担任英资康世公司(Cornes & Co.)等多家商业机构的董事职务,[36]晚年曾于1955年回港渡过圣诞节[1]他在1971年5月14日于英国萨里郡逝世,终年82岁。[37][1]

个人生活

嘉薛地信奉基督教,1919年1月15日于香港佑宁堂怡和中华火车糖局(China Sugar Refinery)前司理A·罗杰(A. Rodger)的女儿玛嘉烈·约翰逊·罗杰(Margaret Johnston Rodger)为妻。[38]和记洋行高级合伙人T·E·比亚士即为玛嘉烈·罗杰的姐夫[38]在1941年12月香港保卫战期间,嘉薛地夫人也随丈夫和姐夫参与战事,在守军的护理分遣队中任职副指挥。[39]香港沦陷后,嘉薛地夫妇俩均被关押于拘留营内,至香港重光后才得以获释。[39]嘉薛地夫妇俩在1969年1月庆祝金婚。[40]

嘉薛地夫妇育有两名儿子,长子理查·罗斯·福布斯·嘉薛地(Richard Ross Forbes Cassidy)于1920年1月2日生于香港,为苏格兰建筑师,2017年12月23日逝世;[41]次子晓治·约翰·亚历山大·嘉薛地(Hugh John Alexander Cassidy)于1923年4月5日生于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官员,曾任职于尼日利亚马来亚等地,2007年9月24日逝世。[5][42][43]嘉薛地与家人在港居住期间的居所位于山顶,战前他曾任山顶居民协会主席。[44]另外,喜爱研究历史的他曾在二战前曾发表一些有关香港通商史和商业史的文章。

部份著作

  • "Commerc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A Century of Trade", Hong Kong Centenary Commemorative Talks, 1841-1941. Hong Kong: World News Service, 1941.
    • (直译:〈香港商业史:一世纪的贸易〉,《1841年至1941年香港百周年纪念讲话》。香港:世界新闻服务,1941年。)
Quick Facts 附录:主要经历 ...
附录:主要经历
  • 任职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1910年-1922年)
  • 加入和记洋行,历任合伙人和高级合伙人等职
    (1922年-1952年)
  • 拔萃男书院校董
    (1922年-1952年)
  • 拔萃男书院校董会名誉司库
    (1922年-1924年)
  • 《经济学人》香港特派员
    (1925年-1949年)
  • 拔萃男书院校董会名誉秘书
    (1926年-1950年)
  • 香港大学校董
    (1929年-1941年、1948年-1952年)
  • 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信托会成员
    (1933年-1934年)
  • 参与创立加油会
    (1934年)
  • 英国对华救济基金香港委员会委员
    (1939年-1941年)
  • 牌照局委员
    (1939年-1941年)
  • 加入香港后备防卫军
    (1940年-1941年)
  • 香港总商会副主席
    (1948年、1950年-1951年)
  • 香港总商会主席
    (1948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 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1948年8月-1952年4月)
  • 行政局非官守议员
    (1951年7月-1952年4月)
  • 获委任为香港大厦理事会主席
    (1958年)
Close

荣誉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