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和机器厂Hip Tung Wo Engineering Works),原协同和碾米厂,今广州市柴油机厂(旧址),门牌为荔湾区芳村大道东146号。是广州市早期较有名的制造业企业之一,曾生产出大中华第一台柴油机

Quick Facts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Thumb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东毓灵桥北侧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1年
编号75Ⅴ-6
认定时间2008年
Close
Thumb

其位于荔湾区南片(原芳村区)的大冲口街道(原大涌口)下的杏花大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毓灵桥北面约20米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厂时间有争议,市文化局有关的资料记载是1912年,而广州市柴油机厂资料记载是1911年,确切年限属那一年需作进一步考证。

“协同和”意为“协力同心、和衷共济”。

历史

宣统二年(1911),米业植丰号老板何渭文欲开设米机(即碾米厂),物色中陈拔廷及陈沛林两人,游说他们离开河南大涌口均和安厂,合资创办了协同和厂。后薛广森(著名工商业家,其子薛则民在1930、40年代省港机器行被称誉为“天王”)欣赏协同和碾米技术革新,与薛等商量入股改为机器修造厂,之后更招揽外股,资金增至三万元,股东增至二十馀人[1]

民国二年(1913),协同和制出船用柴油机,赢得“华南第一家”的声誉。

民国四年(1915),该厂仿制4 缸44.3 千瓦两冲程热球式柴油机成功[2]

民国六年(1917),协同和生产的柴油机开始销往新加坡[3]

民国七年(1918),生产出117.7 千瓦、用压缩空气启动、可逆转的两冲程柴油机,安装在轮船上航行于珠江,引起航运业重视。

民国十九年(1930),在香港九龙土瓜湾道开设分厂。

至民国廿六年(1937),该厂累计生产各种规格的柴油机 383 台/1.68 万千瓦,有设备85台,职工340人,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广东及湖南、江西等地,并曾远销加拿大及东南亚等[2]

第四野战军进占广州前夕,货币大幅贬值,员工收入低微而掀起工潮。股东商议抛弃广州厂转向集中资金经营香港厂,而薛则民和方百里等股东坚持保存广州厂。结果是以港币一百四十万元将香港厂的股份转售另一方。薛则民携同全家返回广州,担任协同和厂工务组组长[4]

1950年,薛氏被广州军管会任命为协同和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由协同和主力维修中南海军(南海舰队前身)得到的国民政府遗留的舰只[5],方便海军日后的军事行动。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九间小型机器厂并入协同和[2]

1966年易名为广州柴油机厂。

2008年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6]

2018年1月尾,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第一批)公布,协同和机器厂(现为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入选首批100个工业遗产保护名录[7]

破坏

陈拔廷故居,始建于1920年代,原位于机器厂内,是砖木结构两层的楼房,具西欧券廊特色,二楼外廊设瓶式栏杆,外墙为白色灰砂砖砌筑,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8]。2008年虽机器厂整体被纳入广州市文保单位,但2009年9月陈拔廷别墅被广州市宏信汽车市场有限公司拆除。事后当局责成复建,建成屋宇已不同原貌[9]

游览

2009年初,市、区政府对芳村地区作出发展规划,以广州柴油机厂旧厂区地块建设、发展922创意社区。广州柴油机厂原址被纳入白鹅潭规划,时其主体厂房计划在3年内搬迁至番禺大岗产业基地,为白鹅潭商圈内发展第三产业让出14万方土地,而协同和的百年厂房就转为柴油机博物馆[10]。场地现为广州宏信922创意园,是珠江隧道鹤洞桥之间芳村大道沿线“滨水创意产业区”的一部分[11]。博物馆暂为团体预约参观制。

附近古迹

抗战前,毓灵桥番禺南海的交通要道,两岸有一百多间商铺,除了协同和柴油机厂外,其中较有名的有:邓大林的杏林庄以及杏林庄内的“石泉”、宝石茶楼,再延申珠江北面有静波造船厂和德国教堂等。

交通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