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坑道 (南竿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海坑道 (南竿鄉)map

南竿北海坑道福州语平话字Nàng-găng Báe̤k-hāi kăng-dô̤),又称南竿42据点,是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南竿乡仁爱村和梅石村之间的一条隧道,过去为陆军马祖防卫指挥部因战略因素兴建,专供游击战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码头。隧道从铁板海岸线一直延伸到井字形交错的水道,成为马祖地区的特殊战地景观。[1]

Quick Facts 南竿北海坑道, 概览 ...
南竿北海坑道
Thumb
北海坑道与舢舨
概览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
地点福建省连江县南竿乡铁板海岸线
坐标26°8′35.06″N 119°55′44.88″E
运营数据
动工于1969年
启用于1971年
重建于1992年
重新启用于2000年
技术数据
长度700公尺
Thumb
Close

历史

Thumb
北海坑道入口的军人铜像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后,为避免恶劣天气和解放军袭击,根据连江县志续修初稿兵事志中,“马祖小艇坑道案”工程始于1965年马防部司令官雷开瑄的建议,但参谋总长黎玉玺蒋中正总统批示为“缓办”。后因文化大革命造成台海情势动荡,因战略任务需要,1969年1月,国防部批准于雷开瑄司令官任内,分别在南竿、北竿、东引、西莒开凿小艇坑道。以用于停泊机械化登陆艇与游击战艇,好方便军方人员进行物资卸载,西莒工程后因发生塌方,造成充员兵死伤17人,因安全堪虑停工。[2]

1969年1月,经签奉蒋中正总统指示后,将马祖小艇坑道案定名为北海案,并列为第一优先构建设施,国军动员全岛二师、三步兵营、一工兵营和一倾卸车连,编成3组,总约7万人士兵兴建北海坑道,预算为3,600万馀元。其中位于南竿的工程由陆军第26师采24小时三班制施工,翌年26师轮调返台后,任务交由步兵84师接替,共耗时约820天兴建,大部分为人力一凿一斧,使用十字镐、圆锹、畚箕等工具挖掘花岗岩,少量使用空压机或雷管爆破炸药,不过这也导致部分工人在施工过程丧生,最终南竿北海坑道工程于1971年5月29日完工[3]当时坑道共可容纳120艘小型海军舰艇,不过落成不久后,由于马祖海域潮差极大,导致坑道内的船只出入困难,后经同年7-8月受娜定台风和贝丝台风袭击南竿影响下,导致坑道设施毁损严重,因此封闭停用。[4][5]

1990年,北海坑道重新开放辟为军民休闲场所[5],在1992年终止金马地区战地政务后,2000年,北海坑道由交通部观光局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取得拨用经营。经过改建并对外开放。[6][7][8],近年在经过积极推动,除在坑道提供舢舨与独木舟,令游客能够借由船夫解说绕行坑道,更成为马祖著名的蓝眼泪观赏地点,目前坑道入口设有军人铜像与展示区,以纪念过去开凿隧道牺牲的军人。[9]

结构

北海坑道步道全长700公尺。[10][11]构成坑道主要岩体为花岗岩,并设有一条高18公尺,宽10公尺,长640公尺的水道。隧道内海水在退潮时深达4公尺,在涨潮时深达8公尺。[12],坑道开凿成井字型,利用马祖花岗岩地质坚硬的特性,能够提供极佳的保护,另设有两个通向外海的水道,现以封闭。[2]

因现场潮汐影响,北海坑道开放的时间有所不同,须配合潮汐涨退才能进入参观,夜间参观采预约制。[13]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