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服裝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制服是指一群来自相同团体的人穿著著统一样式的服装,用以辨识其正在做进行的共同事情,或者用来分别其职业或特别身份,例如:学生、警察和军人等。制服也可以制定阶级,例如:在香港,初级护士的制服是粉红色,正式护士的制服是白色等。另外,制服是生活中角色扮演的道具,表示服从某种规章制度下的人的工作服装,例如:囚犯服装。
有些职业的制服是全世界统一样式,例如民用航空飞机驾驶员的制服,一般为黑色,佩戴飞行标志和肩牌,并且在袖口处缝有代表级别的标志,戴大檐帽及海军制服等等。
一些地方的学校,例如亚洲的一些国家,都要求学生穿著校服上学,[1][2]一些地方甚至对学生的发型有所规范,而对发型的规范又称为“发禁”。尽管有些研究认为制服无助改善学生的课业和行为表现[3][4],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显示,引进学校制服有助改善学生整体的课业和行为表现。[5][6][7];比起没有制服的学校,有制服的学校的老师所感受的校园帮派活动较少,反之比起有制服的学校,没有制服的学校的学生有较高的自我知觉。[8][9]
制服的源由可能是早期人类从事宗教活动时,神职人员为了表明自身身份,因此穿著统一制式的服装。这样的传统保留至今,现在的神职人员依旧穿著能显现特定身份的制服,甚至这些制服的样式多样,而且布料依循传统,穿著时可能不方便,也可能不舒服。
在英王亨利五世时期,制服开始在英格兰大量出现。当时的团体服被称为“蓝衫”,因为制服的上衣是蓝色的。之所以将上衣制成蓝色,是因为蓝色最为便宜,能够显出学生的谦逊。第一间要求学生著团体制服的学校是基督医院。1870年,初等教育法让所有儿童都能够接受免费小学教育。改革使得几乎每间学校都有制服订制。在这个时期,校服随潮流变化,男孩在14,15岁前著短裤与外套,女孩主要是著女衬衫、束腰女衬衫或围裙,到20世纪初时逐步发展为gymslip,上述校服样式一直被采用至1950年代。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使中学教育变为免费,亦将可离校年龄提升至15岁。这项改革使各学校的制服更加相近。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在不同季节著不同制服。[10]
在德国,十七、十八世纪,医护或生理研究人员穿著白色挂衣。十九世纪初,因为国族观念,开始让儿童穿著水兵制服,这种类似军装形式的服饰后来流行到世界。
在现代一些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北亚国家,至今皆有学生穿著制服的传统规范;另一方面,一些欧美国家,尤其是德国自二战战败后实行民主制度,学生除了特定活动穿著象征团结的T恤外,并没有制服形式;而在美国、英国、澳洲等英语系国家,仍有贵族式中小学穿著制服的习惯。然而英国甚至发展出独特的童军制度,以制服为本,辅以勋章、徽章,来呈现其身份或能力阶级。[11]
在人类文明早期,各种职业已经开始在穿著上面起了制度以表明他们的身份,尤其是在宗教上。直到现在,许多宗教的神职人员依然穿著特定的服装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例如佛教僧侣,东方的道教与神道,以及天主教会、正教会、圣公宗等基督教宗派。而制服的运用,也流行于部分国家的演艺圈;例如日本的偶像团体多有自己的团服,不只特别聘请服装设计师制作,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推出新版团服(例如发行新单曲、换季等),因此制服也成为日本偶像团体的重要特色与象征之一。
在近代,穿著各种职业制服的人经常是性幻想和萌的对象,因此许多色情影片中会有角色扮演情节,女性色情演员会扮演成为各种需要穿著制服的身份或者职业角色。[10]
在欧洲人里,20世纪,德国人和制服的联系更为密切,大约在1900年前,德国小孩穿水兵服装,后来流行到世界。医生和生化研究人员开始穿白色大褂也是从德国17-18世纪时开始的,二战结束后,德国进行民主教育具有军事化色彩的制服在德国退居幕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中学生有统一校服,德国中学就没有,仅仅在一些文化科学活动时,派发廉价简易的文化杉。今天在欧洲的儿童组织,例如源于英国的童军仍有穿著制服的制度。
而现代亦有把制服融入时装的例子, 如Chanel把水手的海军制服化成当代的时装设计等[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