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都采(?—?),又名公都彧,在《孟子》书中称为公都子战国鲁国人,孟子弟子。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公都子被诏封为平阴伯。公都子也是今日都姓的得姓始祖之一[1][2][3][4]

Quick Facts 公都子, 本名 ...
公都子
Thumb
公都子像。出自万历年间刻本《孟子圣迹图》。
本名氏:公都
名:采,一说彧
国籍
活跃时期战国时期
知名于孟子弟子
Close

生平

齐国大夫蚔蛙不愿出任灵丘县官,于是转任士师。士师的职责是为君主进言,孟子问蚔蛙为何好几个月不进言,蚔蛙于是进言,但不被接纳,怒而辞职。齐国人讽刺孟子害蚔蛙辞官,自己却留下,称孟子“为了蚔蛙打算得很好;但孟子自己所打算的是甚么,大家都不知道。”公都子把这事情告诉孟子。孟子说,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他的话不被采纳,就应该离去。孟子是客卿,没有进言的责任;孟子要不要辞职,可以自己决定[5]

公都子问孟子,为何外人都说孟子好辩?孟子阐述了自己辩论的目的,宣示自己反对杨朱墨翟等人的邪说,捍卫儒家圣道的决心[6]

公都子问孟子,齐国人皆称匡章不孝,为何孟子和他结交?孟子说匡章并非不孝,而是父子互相督促为善[7]

公都子和孟季子讨论的内在性和外在性,孟子阐述义存在于人的内心。公都子说告子认为人性没有善与不善的区别,孟子强调性善的观点。[8]

公都子曾问孟子,同样都是人,有的人是大人,有的人是小人,差别为何呢?孟子回答,依照心志去做者就是大人,依照耳目感官去做者则是小人。立定大体的心,不被外界声色影响,就能成为大人[9]

公都子问孟子,滕公的弟弟滕更,在孟子门下求学,孟子应以礼相待,但滕更发问,孟子却不回答。孟子表示,倚仗权势、倚仗贤能,倚仗年龄,倚仗功劳,倚仗自己是老朋友来发问的,不回答。孟子说,滕更是权贵,且自认贤才而发问,所以孟子不愿意回答[10]

《孟子外书》记载,孟母葬礼时,公都子负责操办饮食之事[11]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