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清(英语:Rowena He Xiaoqing,1972年[1])出生在中国广州,是加拿大籍的历史学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开设六四天安门历史与记忆研讨课的华裔学者。何晓清研究与教授近、当代中国历史,包括八九民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等议题,哈佛商业评论现任主编、时代杂志前任副编辑Ignatius形容她为“美国最有勇气的学者之一”。

Quick Facts 何晓清, 英文名 ...
何晓清
英文名Rowena He
性别
出生1972年(51—52岁)
教育程度
职业历史学者
经历
代表作
  • 《天安门流亡者:中国民主抗争的呼声》
Close

简历

出生于广东,在广东成长求学,1989年她以广州中学生身份参与了“省港大游行”。90年代末移民加拿大,分别于2002及2008年在多伦多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博士以后十多年的研究、教学都环绕六四事件为主题。[2]2008起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师从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和历史学家戈德曼 ,2010年起在哈佛大学连续5年在哈佛大学为新生开设“天安门运动历史与记忆”课程,连三年获该校杰出教学证书。该课程内容包括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阅读六四档案,例如镇压后的血衣、照片、学运过程、被坦克压成肉饼状的学生遗体。何因此获得许多海外学者及媒体赞誉,但也成为海外“爱国”青年的抨击对象。纽约时报美国之音等外媒曾就中国大陆学生修习六四课程的心得与过程等问题专访何晓清。[3][4][5]

何晓清于2014年出版《天安门流亡者:中国民主抗争的呼声》(英文: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该著作被亚洲协会评为当年关于中国的五大书之一。余英时对该书的评价为:“这本新书以完美的方式唤醒并保存了一九八九年天安门运动的记忆。作者何晓清从传记和自传的角度把心理文化分析结合在一起,独创性地从历史的角度重构整个运动,不仅解读了过去,阐释了当下,还探视了抵抗极权专制不息的抗争在中国的前景。书里的故事感人至深,一卷在手,很难放下,直到读到书的最后一句话。”[6]

2023年10月,何晓清接获入境处通知,工作签证延长逗留期限申请不获批,同时遭中文大学“即时解雇”。她接受《明报》访问时表示对此心情复杂,并透露申请签证续期时,曾被入境处查询过往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的工作及机构资金来源等。政府在深夜发表声明,不点名就一宗签证申请形容为“不评论个别个案,申请人必须符合一般入境规定,包括入境不会对本港构成保安或刑事问题”。而校方表示签证决定由入境处负责,大学无法影响签证结果,也不了解个别案件情况,不会就此个案进一步评论。[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