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〇式钢盔(日语:九〇式鉄帽)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钢盔,由于在日本皇纪2590年(1930年)用以取代1920年代配发的亚德里安样式头盔,故名九〇式,这种头盔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开发的,并于1932年4月28日正式通过日本军方的审查。

Thumb
二次大战时日军九〇式钢盔,图为陆军用,正面有五角星徽

张鼓峰事件期间,该款头盔是苏联红军的热门战利品,其中一些交付给部队测试以熟悉敌方装备,一些则转移到博物馆展示。

设计

其设计是把法式钢盔加上日本传统武士头盔的内衬而成,即是同日本其他武器一样采取仿造与自制混合设计,其固定方式是直接把钢盔带绑起来而不是如其他钢盔般用扣环。

九〇式钢盔的内衬设计不良,不单戴起来不够稳固而且就算头盔上特别开孔排出汗水与蒸气在冬天时还是容易结霜冻伤佩带者的头皮,在中国南方与热带地区遇上下雨还会有雨水从透气孔慎入的情况,舒适性与稳固性不如抗日战争里国民革命军使用的英式飞碟盔德式盔,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戴上军帽然后再戴上钢盔,即是用军帽作为附加内衬,由于日军军帽可以在后方加上遮阳布,故经常可以见到日军士兵头戴钢盔而头后有遮阳布的景像(实际上也有反戴帽子用来代替垂布的用法)。

九〇式钢盔用户为日本陆军日本海军陆战队,陆军用的在正面有像征日本陆军的星徽而海军用的会是贴有樱花的船锚,陆军星徽原本被涂成黄色(日本人称为“金星”),但由于后来在诺门罕战役当中,苏军狙击手专门以此黄星做瞄准点开枪射杀日军士兵,故以后都不再涂上黄色(日本人改称此星徽为“污星”[来源请求])。

九〇式钢盔在中国

Thumb
国共内战期间,头戴日本九〇式钢盔的解放军士兵

抗战时期九〇式钢盔由侵华日军带到中国战场,而当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几乎祇戴布帽而不戴钢盔,只能使用掳获的九〇式钢盔,而在二战末期苏军进攻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缴械投降,苏军把这些原属于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几乎都给了中共,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有了能在实际意义上大量配发的护具。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头盔长期以来都没有制式的配发,有掳获自国军的美制M1钢盔和德制M35钢盔、日制九〇式钢盔甚至抗战期间在满州遗留的铝质民防盔也被投入使用,但是配发品当中以日制九〇式钢盔最多,解放军称它们为日式钢盔或以其推出年份1930年而称为30式钢盔。九〇式钢盔与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头盔被一直混合使用至1980年代(而解放军海军则一直使用至1994年),期间还用于中越战争。之后以GK80钢盔和QGK97头盔取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掳获的九〇式钢盔,其星徽仍然保留,但被涂成红色象征共产主义

防弹能力

九〇式铁盔的设计主要是用于防御手榴弹与炮弹的破片,使用的钢材硬度高但是延展性弱,有一定机率可以挡下手枪的亚音速子弹,在一·二八事变中首次投入使用,使用结果证明其对步枪弹的防护力薄弱,有坂弹以及其他种类的泛用步枪弹都能在1,000m外击穿,因此日军在不久后开始就替换成防护力更高的九八式铁帽,但是由于资源不足导致到战争结束时九〇式铁盔仍然是日军配发最广泛的头盔。战后有许多国家,如泰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韩还有战后初期的日本警察预备队、海上警备队都将其回收修改并再次当作标准装备进行配发,有些现代头盔的设计也受到其深远影响,中国的GK80系列就是个例子。

使用国家

除了日本之外,大多为其前殖民地或是前占领地。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全球防卫杂志第40期
  • 轻兵器杂志2006年第4期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