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0年1月,福建西部龙岩、上杭、永定、连城四县地方武装分别改编为闽西红1、2、3、4团,武平北部和长汀南部赤卫队合编为闽西红5团。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闽西地方武装升级为正规红军,以上五团合编成立红九军,以弥补原闽西主力红军(红四军第四纵队)离闽的空缺。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福建省委指示,红九军改为红十二军,[1]军长邓毅刚(即邓伟)、政治委员高静山(后邓子恢代)、政治部主任陈正、参谋长郑益,全军3200余人。后所部五个团被改编为三个纵队,不久各纵队改称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师。第三十四师师长邓毅刚(兼任)、政治委员刘型;第三十五师师长胡少海、政治委员张际春。中央令红十二军其出击广东东江,用于实现割据广东的战略目标。
6月,该军编入红一军团。时任军长为伍中豪、政治委员为谭震林。1930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按照中央指示进行整编,组建红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原红十二军第二、三纵队整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以原红四军第三纵队为基础组建红十二军,随红一路军北上。
1930年10月,伍中豪在同地主武装作战时阵亡于江西安福。
1931年10月,所部三十四、三十五师调归红三、四军。12月,军部和三十六师同闽西新红十二军合并,仍称红十二军,闽西新红十二军改称该军三十四师。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1932年4月,增编三十五师,杨遇春担任师长(政委何醒南)[2][3][4]。同年10月,军部和三十六师并入红二十二军。由萧克任军长,黄甦任政委。1933年6月,红十二军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一团。
1930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第三次将余下的地方武装升级为闽西红二十军,实力较弱,各纵队基本分散在各县独立活动,颇像一个戴着地方红军帽子的游击队联合体。
1930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把红四军第四纵队(是闽西第一次组建的主力红军)和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留在闽西,不久这两支队伍整编为红二十一军。将已经成熟的红四军第四纵队留在闽西巩固和扩大苏区,带动红二十军等新编地方红军的成长。
1930年11月,红二十军与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红十二军。由贺声洋代理军长(12月由左权任军长)、施简任政治委员、李力一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10月,新红十二军与闽西老红十二军合并,仍称红十二军。新红十二军改编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军长游瑞轩、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林楚、政治部主任谭政。
1933年1月,红十二军根据命令改由红一方面军总部直属。同年6月,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编制,红十二军番号随之取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