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7月6日) |
据载唐代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欲迎归本国。船只路过普陀山洋面,铁莲绕舟,因此认为大士不愿东去,乃留像山中。
山民张氏目睹海上奇观,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发祥,从此普陀山正式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胜地。[1]
明万历末,僧炤宁在原址建“听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额赐挂。雍正、道光、光绪年间有广纪、仁亮、净守等禅师续增修,并改称“紫竹林”。1919年,康有为亲提院额。
1989年起,普陀山佛教协会主持重建,历时数载,成大悲楼、园通殿、天王殿、三圣楼、药师殿。供奉着十一面观音、玉质卧佛和全山最大的玉质观音。
照片
-
不肯去观音院里供奉的十一面观音像
-
不肯去观音院震旦慈怙
-
院外
相关作品
- 电影 不肯去观音
注释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