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50°11′01″N 0°31′52″W

英吉利海峡卫星图

英吉利海峡,又名 英吉利海峡拉芒什海峡(英语:English Channel;法语:la Manche布列塔尼语Mor Breizh威尔士语Môr Udd康沃尔语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北海海峡。海峡长560千米(350英里),宽240千米(150英里),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千米(21英里)。英国的多佛尔与法国的加莱在此处隔海相望。

地理

Thumb
英吉利海峡地图

英吉利海峡的长度通常以兰兹角韦桑岛作为西端开始算起,最东端为多佛尔海峡。多佛尔海峡是整个英吉利海峡中最狭窄的部分,其最宽处大约在水道中段的Lyme Bay以及Saint Malo湾之间。相较于一般的海洋,英吉利海峡较浅,最宽处的平均深度只有约120米;而到多佛尔海峡时,深度则减至约45米;向东到Broad Fourteens时,深度减少到约26米。

在海峡中的几个重要岛屿中,最著名的是怀特岛。远离英国本土西南方的锡利群岛则通常因距离太远而不被列入海峡中的岛屿。海峡的海岸线,特别是法国沿岸特别崎岖。法国的高屯廷半岛突出到海峡中,而维特岛则形成了一个因与英吉利海峡平行而闻名的索伦特海峡。

英吉利海峡在地质上仍相当年轻,大部分曾经是更新世的陆地。它被认为于450,000年至180,000年之前由两次因为处存大量冰湖的Weald-Artois Anticline山脊断裂所导致冰湖引发的大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淹没,现在Weald-Artois Anticline因此沉没在北海中。这场大水持续了数个月之久。使得当地的冰大约以每秒一百万立方米的速率融化成水。这也使得Weald-Artois Anticline山脊的断裂原因不得其解,有可能是火山爆发,或单纯的是受不了冰山下的水压。一当连接英法的地峡被破坏掉,大水立即涌入把原本的溪谷切成现在的海峡,留下取多流线型的小岛,以及纵向侵蚀的沟槽,形成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Remove ads

名称

Thumb
法式地图

英吉利海峡这名称以在18世纪早期时就被广泛地使用了,最早可能出自于16世纪前荷兰的航海图中;在这之前这被西元二世纪时的地理学家托勒密称做为不列颠海(Oceanus Britannicus),这名字也沿用到意大利人的地图中;直到1450年时拥有了另外一个名称"canalites Anglie"(英吉利海峡),法国自17世纪使用"La Manche"(法语:袖子,音译为拉芒什海峡)称呼这一海域,因为海峡长的就像是袖子一般。此外英吉利(English)这名称也指英国中世纪时期国家和民族的统称(15世纪开始,英国语言、文学、艺术及思想习俗促使英吉利民族的形成,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奠定了民族基础,提供了改革的推动力)。

洋流与气候

海峡位于中纬度带,位于西风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支流的影响,气温会较同纬度地区高些,湿度也会更重一点。

历史

英吉利海峡是不列颠岛天然的防御屏障,它允许不列颠国家在介入欧陆事务的同时,又不让来自欧陆的冲突对其产生足够的威胁。历史上著名的威胁有在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拿破仑战争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等。这里也是见证为数众多的入侵行动或企图入侵行动的重要场景,其中包括了罗马征服不列颠、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英法百年战争、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以及1944年诺曼底登陆。发生在海峡上的重要海战则有1652年古德温暗沙战役,1653年波特兰战役(以上可参考第一次英荷战争),1692年拉合岬海战大同盟战争)。在大部分和平时期,海峡则扮演着连接大众文化以及政治经贸的重要枢纽,尤其是在1135-1217年安茹帝国统治时期以及不列颠治世时期;近千年来,海峡也为凯尔特人提供了地域及语言上的桥梁。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