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派 (德国糕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白曲奇(英语:Black-and-white cookies, half-and-half cookies)是一种曲奇饼,表面涂有两种颜色的糖霜,一半是香草、一半是巧克力,常见于美国东北部和佛罗里达州。黑白曲奇的形状是扁平圆形,密实的蛋糕底上涂有翻糖,在纽约都会区很常见的是涂上皇家糖霜。[1] 半月曲奇(Half-moon cookies)是类似的甜点,略呈凸起的圆顶状,在蓬松的天使蛋糕底上涂有糖霜,在纽约中部和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很常见。[2][3][4]
美国派(Amerikaner)是德国一种类似的烘焙甜点。
历史
美国20世纪初,明暗对比的设计非常流行,其中包括烘焙食品和甜点;同时,以蛋糕为底的饼干也很流行。烹饪历史学家斯蒂芬·施密特(Stephen Schmidt)认为,黑白曲奇和半月曲奇是直接融合两种流行趋势的产品,并且将它们与美国南部的茶饼进行比较。[1]

黑白曲奇(Black-and-white cookie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纽约曼哈顿约克维尔社区的格拉泽烘焙店(Glaser's Bake Shop),是该店最初具有代表性的食品之一,这家店由巴伐利亚移民于1902年创立。[5]
来到战后时期,黑白曲奇已经成为美国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饮食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纽约市和美国其他地方的犹太社区。[6][7] 这种饼干在纽约大都会地区,是许多犹太人面包店的必备品,例如:摩舍面包店(Moishe's Bake Shop)[1]、威廉·格林伯格甜品坊(William Greenberg's Desserts)。[6]
纽约意大利裔面包店中,他们的食谱在软糖下面,有时会有一层薄薄的杏酱。[1]

半月曲奇(Half-moon cookie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纽约州尤蒂卡的赫姆斯特劳特面包店(Hemstrought's Bakery),该店于1920年开始营业,1925年左右开始制作半月曲奇。[8][9] 半月曲奇在尤蒂卡仍然很受欢迎,[10] 当地媒体会公开争论哪家面包店制作的半月曲奇更好吃。[11][12]
半月曲奇一边的糖霜,往往比另一边的糖霜更厚,有时糖霜是涂在圆顶而不是平顶。[13]
美国派(Amerikaners)的装饰通常与黑白曲奇相似,但可以放弃黑色巧克力,完全取代为香草糖霜。[14] 它在德国的名字起源众说纷纭,与黑白曲奇的关系也尚不清楚。有一派人声称,于1950年代在德国美军基地服役的美国士兵,将这种甜点引进德国,或是这种甜点可能首先随犹太移民带到美国,然后再重新引进德国;[14] 另一派人认为,这个名称是“Ammoniakaner”这个词的误用,得名于“Ammoniumhydrogencarbonat”(碳酸氢铵,一种膨松剂)。[15] 在前东德由于社会普遍的反美情绪,所以人们使用“Ammonplätzchen”(Ammonia cookies,氨水饼干)这个名称。[16]
种族隐喻
1994年《宋飞正传》剧集〈晚宴〉(The Dinner Party)中,杰瑞和伊莱恩在纽约的一家面包店等待时,吃下一块黑白曲奇。他用黑白曲奇来比喻种族和谐,说巧克力和香草代表黑人和白人的融洽生活。杰瑞认为,如果曲奇上的颜色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那么社会上不同种族的人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表明解决种族关系不佳的答案是“看看这块饼干吧!”(Look to the cookie!)[17]
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巴拉克·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州好莱坞的一家熟食店买了两块黑白曲奇,并说道:“这是团结饼干。”(It's a unity cookie.)[18][19]
2015年《Tablet》杂志的一篇专栏文章中,非裔美国人拉比沙伊斯·里雄(Shais Rishon)认为,这种饼干的黑白清楚分明,更能体现种族隔离。[20]
另见
- 纽约饮食
- 酥饼和曲奇饼干列表
- 尼尼什馅饼
- 粉色蛋糕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