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为朱鷺科白鹮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北纬30度以南的南亚、东南亚靠近沿海地区,从印度西部向东延伸到日本。[1][2]以及中国东北的鹤岗、佳木斯一带。[3]这个物种的头部没有羽毛而露出黑色的皮肤,其他部分以白色羽毛为主;[4]这是其范围内唯一一种全身羽毛白色且脖子和头部为黑色的本土鹮。弯曲的喙和腿也是黑色的。繁殖季时颈部与胸前有白色的装饰羽,背部有灰色饰羽。这个物种与非洲白鹮相当类似,仅后者尾部因飞羽黑色的缘故而使之偏黑,而非本物种之白色尾部。[5]
虽然通常被称为湿地物种,但黑头白鹮在各种自然和人造栖地中觅食。[6] 这种鹮仅在雨季筑巢。
描述
黑头白鹮是南亚和东南亚几种大型水鸟之一,成鸟长度为65-76厘米。[7] 白色的羽毛与显眼的裸露黑色脖子和头部以及黑色弯曲的喙形成鲜明对比。成鸟的尾巴在繁殖季节会变成亮黑色。在繁殖季节,翅膀下的裸露部分会变成血红色。一些繁殖期成鸟的头部会出现蓝色的色调,或在脖子后面很少见的粉红色或亮红色斑块。[8][9] 一些繁殖期成鸟也会在脖子后面长出白色羽毛簇,并且很少见的在胸部和背部出现黄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同,但幼鸟的脖子上有灰色羽毛,翅膀和背部有棕灰色斑点,这些特征可以区分成鸟和幼鸟。像鹳和琵鹭一样,它们没有真正的发声机制,除了在巢中成对发出的腹语咕噜声外,它们非常安静。[7]
分布和栖地
黑头白鹮原产于以下国家: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它们在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蒙古是侯鸟或迷鸟。[1] 这个物种在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缅甸广泛繁殖,而在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繁殖地点或繁殖群体数量大幅减少。最近在苏门答腊的种群数量快速下降。[10]
黑头白鹮非常适应使用各种自然和人造栖地。这些栖地包括淡水和咸水沼泽、湖泊和池塘,以及稻田、新犁过的农田、灌溉运河、河岸、水库、城市湖泊、开放的污水渠、放牧地和垃圾倾倒场。[8][11][12][6] 在印度西南部的北方邦,黑头白鹮根据季节改变首选的觅食栖地。在夏季,它们主要使用并偏好自然沼泽和休耕地,但在季风季节,它们更均匀地分布,使用各种农田。[6] 在南部拉贾斯坦邦这样有更多森林和岩石山丘的环境中,湿地是全年首选的栖地,不同季节使用的栖地差异很小。[11][13] 在更多城市化的环境中,黑头白鹮的数量多寡与农田、湿地和开放区域正相关。[14] 在干燥的夏季,它们更多地使用开放的污水管道,而在季风季节,它们增加了对放牧地的使用。
它们在湿地附近的鹭群中筑巢。它们用树枝搭建平台巢,内衬草和树枝。[12] 城市中的老树被用来夜间栖息和筑巢。[15][16]
在受保护的湿地中,黑头白鹮的日常活动显示它们花最多时间觅食(48%),其次是休息(23%)。[1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