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刀翅蜂鸟(学名:Campylopterus hemileucurus,英语:Violet sabrewing,西班牙语:Colibrí morado),是雨燕目蜂鸟科刀翅蜂鸟属下的一种鸟类。[3]这种鸟类分布于墨西哥及中美洲的山区及森林边缘,以花蜜及昆虫为食。[3][4][5][6]它们目前有两个亚种,是中美洲的蜂鸟里体型最大的鸟类。[7]
紫刀翅蜂鸟 | |
---|---|
雄性成鸟,摄于拉阿米斯塔德国家公园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雨燕目 Apodiformes |
科: | 蜂鸟科 Trochilidae |
属: | 刀翅蜂鸟属 Campylopterus |
种: | 紫刀翅蜂鸟 C. hemileucurus
|
二名法 | |
Campylopterus hemileucurus (Deppe, 1830)[3]
| |
亚种 | |
| |
分布范围 | |
异名 | |
|
这种鸟类雌雄异形,雄鸟全身以紫蓝色调为主,而雌鸟则为绿色调,并在尾羽上同时拥有白色区块的特征且鸟喙弯曲。[4][5][8]采一夫多妻制繁殖,每次产2枚卵,20天后孵化,孵化后22—24天离巢。[6][7]因其数量下降速度不快且分布广大,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1][9]
物种分类与命名
这个物种的标本来自德国自然学家费迪南德·德佩所搜集的标本之一,并转给其哥哥威廉·德佩(Wilhelm Deppe)贩售。[10]而其二名法学名则由辛里奇·利希滕斯坦提供,故在一些文献上可能会见其命名者为利希滕斯坦的情况,但现在被认为命名者应属于威廉·德佩。[3][10][11]:551当时的命名为Trochilus hemileucurus,归于现今的绶带蜂鸟属下。[10]其模式产地位于墨西哥。[11]:551
属名Campylopterus源自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给予灰胸刀翅蜂鸟的种小名,其意义由两个希腊语单词组成:kampulos(意为“弯曲、弯折”)及-pteros(意为“有翼的”)。[12]:87种名hemileucurus也是希腊语,由hēmi-(意为“半、小”)及leukouros (意为“白色尾巴”)组成。[12]:189
形态描述
紫刀翅蜂鸟的体长约13—15厘米,体重约9—12克(总体平均重9.72克,其中雄鸟11.8克,雌鸟约9.5克)。[11]:551[4][14]其鸟喙宽平均3.3毫米、深平均3.0毫米、嘴峰长平均约32.7毫米;翼展平均82.6毫米,翼长平均75.3毫米;跗跖平均长6.5毫米;尾长平均54.4毫米。[6][14]是在中美洲里体型最大的大型蜂鸟。[4][6][7]
紫刀翅蜂鸟为两性异形的鸟类,除了鸟喙下弯并和脚同为黑色之外,雄鸟鸟喙,侧面上带有白色斑点;全身呈紫蓝色,尾部绿色。[4][5]翅膀覆羽和背部呈深绿色,最外侧的两枚初级飞羽特化为扁平且厚的形状,这种特征可能有助其飞行时的翅膀强度。[5][11]:477中央尾羽呈深蓝黑色,外侧的三对尾羽则较钝且为末端为白色。[4][15]在光线不足或较远的情况下,可能会接近全黑色。[8]
雌鸟与雄鸟的差异在于前者上半身呈绿色,喉部呈紫色,下半身灰色,并且喙更弯曲。[4]中央尾羽则呈青铜色,外侧尾羽的白色末端区块也较大。[8]雌鸟外观上可能与蓝喉宝石蜂鸟的雄鸟相近,但后者的鸟喙并不弯曲,眼后有一条白色条纹,尾巴为蓝黑色。[15][7]
幼鸟全身都有明显的暗褐色羽毛边缘;几乎不带紫色;尾羽则比成年鸟的更窄跟尖。[5]雄性幼鸟的初级飞羽也尚未完全特化,且下半身为深蓝绿色。[11]:551[5]
栖息地与分布
紫刀翅蜂鸟分布于墨西哥至巴拿马,横越大部分的中美洲国家。[3]在墨西哥,这种蜂鸟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潮湿山区森林里,包括格雷罗州、瓦哈卡州、恰帕斯州、塔巴斯科州和韦拉克鲁斯州。[8]
这个鸟类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及其边缘、种植园、溪岸和花园,并也可以在一些受人类干扰区域活动如香蕉种植园或靠近人类的树林区域。[4][5]它们生活于海拔1000—2500米的高度,但有时候在繁殖季外时也可以在海拔400米以下或甚至在海平面的高度附近看见其踪影。[4][15][5]
习性
这种鸟类是一个较为独居的蜂鸟,为日行性,大多在黎明和黄昏时活动,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栖息在枝头上。[6]同时它们也不迁徙,因为当地的环境全年皆有提供丰富的食物。[6]
飞行时,紫刀翅蜂鸟的翅膀会不停鼓动,并如同其他蜂鸟一样会发出嗡嗡的鼓翅声。[6]它们有能力悬停足够的时间吸取花蜜,并也能够倒退飞行和上下颠倒地飞行。[6]
紫刀翅蜂鸟以花蜜及昆虫为食,并偏好辐射对称的花朵,因为它们可以在吸取花蜜时轻易地在这些植物旁边盘旋而不需闪躲。[4][6]同时因为其体型较大,即使紫刀翅蜂鸟本身较不具侵略性,其他蜂鸟往往也会自动退让。[6]
目前被记录过的会取食花蜜的植物包含:闭鞘姜属、爵床科、赫蕉属、九节属、凤梨科、芭蕉属、彩苞岩桐属植物。[4]昆虫类则有蜘蛛、双翅目或膜翅目的昆虫等。[11]:551
其嗅觉不算发达,但其优异的视觉、听觉以及对紫外线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它们寻找花朵觅食。[6]这种蜂鸟以舌头舔食花蜜,其舌旁两侧有凹槽可以收集液体。[6]而其悬停技术也让这种鸟类得以自一旁突然飞入虫群中觅食,但比起直接捕猎,紫刀翅蜂鸟通常更偏好翻找树叶或蜘蛛网上的虫子吃。[11]:551[6]因为蜂鸟本身的代谢速度相当高,它们每天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体重两倍的花蜜。[6]
紫刀翅蜂鸟的繁殖季在5月至10月之间,大致等于当地的雨季时间。[5][6]其中墨西哥在6月至9月,哥斯达黎加的个体在5月至11月。[7]在同一个繁殖季内,它们会繁殖两次,并采一夫多妻制繁殖。[6]它们以求偶场的形式求偶,最多有10—12只雄鸟聚集于同一场地,在离地2—4米的树木上歌唱。[11]:551[5]雄鸟与雌鸟的配对关系通常只维持交配的一小段时间,其后雄鸟会离开,并由雌鸟抚育后代。[6]
通常其鸟巢会悬于小溪或深谷上的低树枝上,是用植物纤维和苔藓搭建,内衬纤维及绒毛的坚固杯状巢穴。[4][5]距离地面或水面1—6米高。[5]每窝平均产2枚暗白色的卵,20天后孵化,孵化22—24天后离巢。[6][7]孵化成功率为70%。[7]
雄鸟的歌声是一连串均匀间隔但变化多端的音符,被形容是“弱而不悦耳的”、“高音、尖锐而类似呼吸声”。[15][5]而两性的叫声是较缓慢而尖锐的“tsee、tsee”、“tuc、see”、“tu、wit、see”,尖锐而穿透性强。[15][5]
威胁与天敌
数量与保护情况
紫刀翅蜂鸟的数量被评估有5万—50万只,并被认为相当常见。[9][7]这种鸟类似乎只需要留下一定程度的森林或次生林覆盖即可在人类干扰中生存。[11]:551因为这种蜂鸟的分布范围足够广大,且其族群数量下降速度并不达易危物种的标准,故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1][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