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今属陕西)人。明朝政治人物,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事实速览 王恕, 籍贯 ...
王恕
大明吏部尚书
籍贯陕西西安府三原县
字号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
谥号端毅
出生永乐十四年(1416年)
逝世正德三年(1508年)
亲属王承裕
出身
  • 正统十三年戊辰科同进士出身
关闭

生平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太子太傅[1]

巡抚云南时,弹劾“生事边陲,扰害夷方”的镇守太监钱能[2];任职南京,反对给皇帝贡献珍奇,维护地方利益;执掌吏部,力主限制皇权,健全监察制度和政治制度。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理学研究,成为“三原学派”的创始人;支持幼子王承裕首创宏道书院,为西北诸省培养了众多人才[3]

思想

王恕认为,古之学者皆以言行为学,故无求饱求安者,志在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之,正其所言、所行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将学与行紧密结合为一体。

自然观方面,王恕倾向于有神论、泛神论,谓“鬼神之谓德”能生长万物,福善祸淫,其感无以复加。鬼神视而弗见,听而弗闻,无形无声,但其以物为体,无物不有,如门有门神,灶有灶神,木主为鬼神之所栖。鬼神有感必应,故使人敬畏而致祭祀。但他又指出,所谓对鬼神祭之“如在”,“言非实有也”。

关于心性问题,王恕认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顺理而善者为性之本,不顺理而恶者非性之本。他不同意“已然之迹便是性”的说法,认为已然之迹已经有善有恶,故不能称为性。王氏言性,似乎排除了“气质之性”,而将其归结为纯善的天理之性。他认为性之理“甚微”,故当“尽心而穷究之”。“尽心”在“知性”之前,为“知性”的途径,所以他提出朱熹《四书集注》言“知性乃能尽心”为“不无颠倒”。

关于“天理”、“人欲”关系,王恕持对立论,认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

在经济思想方面,王恕批驳了企图恢复井田制的主张,认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王恕于儒家经典及传注,每有新解。认为《论语》、《子罕》篇颜渊唱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系颜渊“言己不定见,非圣道之有高坚前后也”。谓朱熹《四书集注》以为系颜渊深知孔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为“非是”。认为《春秋》系孔子根据左丘明所作鲁史而撰写,非左丘明孔子所修《春秋》而作传。

著作

王恕著有《石渠意见》,系其年八十四而著,其后,年八十六为《拾遗》,年八十八为《补缺》。《王端毅公奏议》15卷、《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