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级潜艇的决定性因素是要求将燃料舱容纳在艇体内部,以避免遭到深水炸弹袭击后留下油迹。由此便衍生了介乎于单壳体(德语:Einhüllenboot)和双壳体潜艇(德语:Zweihüllenboot)之间的混合样式,即具有相对较大的耐压壳体(英语:pressure hull)和相应较小的外部油箱。而全新的线条设计
UC-III型潜艇0吨和560吨以上,配备甲板炮(英语:Deck gun),可携带7枚鱼雷和最多14枚水雷。与UC-II型相比,这些艇具均为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提高了续航里程及耐波性(英语:Seakeeping)。该型艇较其前型具有更好的远洋、机动和转向能力,但水下稳定性有所下降。
UE级潜艇缺陷。此外,两者也被证明了极易发生故障。结果,军方基于舰队潜艇Ms型(日语:Ms型潜水艦)的U-115至U-116号开发了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布雷艇。其艏部结构几乎是完全照搬了U-115至U-116号的设计。在艉部,耐压壳体必须设计为椭圆形,以容纳大型水雷贮存舱。与UE-I型
UB-98号潜艇由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于1917年2月6日订购,至1918年7月1日下水。其全长55.52米,舷宽5.76米。艇体采用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结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10吨和640吨,浮起时的吃水深度为3.73米。由于无需像UC-II型艇那样提供水雷布设装置,设计工程师
UB-155号潜艇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于1917年6月27日订购,至1918年10月26日下水。其全长55.52米,舷宽5.8米。艇体采用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结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39吨和656吨,浮起时的吃水深度为3.85米。由于无需像UC-II型艇那样提供水雷布设装置,设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