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历史Soviet–Lithuanian Mutual Assistance Treaty),准許蘇聯在立陶宛設立5個軍事基地與駐軍2萬人以交換蘇軍交還入侵波蘭時佔領的維爾紐斯,隨後蘇聯被冬季戰爭耽擱,1940年6月14日蘇聯政府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英语:Soviet ultimatum
維陶塔斯·阿蘭塔斯阿蘭塔斯公開宣揚極權主義論調,支持毫無妥協、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義。例如,阿蘭塔斯曾在《掌舵》上發表文章,主張在《蘇聯-立陶宛互助條約(英语:Soviet–Lithuanian Mutual Assistance Treaty)》生效、维尔纽斯地区回歸立陶宛後,對該地區進行種族清洗。他以納粹德國為例,寫道:「德國人以完全機械性的過程
维尔纽斯隔都,威尔诺成为以波兰人和犹太人为主的波兰城市。1939年9月苏联入侵波兰后,根据《苏联-立陶宛互助条约(英语:Soviet–Lithuanian Mutual Assistance Treaty)》,约瑟夫·斯大林于当年10月将维尔纽斯移交给立陶宛;但随后不久立陶宛全境就被苏联吞并。大约两年后,即19
苏联—立陶宛互助条约苏联与立陶宛的互助条约与苏联9月28日与爱沙尼亚签署的互助条约以及10月5日与拉脱维亚签署的互助条约(英语:Soviet–Latvian Mutual Assistance Treaty)存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按苏联官方说法,苏军此举是为协助加强弱国的国防,以防止纳粹德国可能的进攻。 尽管条约规定,立陶宛主权地位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立陶宛Soviet–Lithuanian Mutual Assistance Treaty),准許蘇聯在立陶宛設立5個軍事基地與駐軍2萬人以交換蘇軍交還入侵波蘭時佔領的維爾紐斯,隨後蘇聯被冬季戰爭耽擱,1940年6月14日蘇聯政府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英语:Soviet ultim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