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K通用机枪(俄语:Пулемё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罗马化:Pulemyot Kalashnikova,直译:卡拉什尼科夫机枪)是由AK突击步枪的设计者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在1961年设计的通用机枪,用于取代当时设计老旧的RPD轻机枪和SG-43中型机枪,并大量装备苏联军队,PK通用机枪在苏军中的位置等同北约国家的FN MAG(M240)、M60或MG3。
PK通用机枪 | |
---|---|
类型 | 通用机枪 |
原产地 | 苏联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61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缅甸内战 越南战争 老挝内战 柬埔寨内战 南非边境战争 哥伦比亚内战 罗得西亚丛林战争 埃以消耗战争 六日战争 柬越战争 斯里兰卡内战 土耳其-库尔德冲突 赎罪日战争 安哥拉内战 黎巴嫩内战 乍得-利比亚冲突 欧加登战争 阿富汗内战 1979年中越战争 苏联-阿富汗战争 萨尔瓦多内战 两伊战争 两山战役 1982年黎巴嫩战争 1982年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边境战争 第二次苏丹内战 黎巴嫩南部冲突 第一次利比里亚内战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 阿尔及利亚内战 海湾战争 格鲁吉亚内战 1991年南奥塞梯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 奥塞梯-印古什战争 塔吉克斯坦内战 1992年阿布哈兹战争 德涅斯特河沿岸战争 卢旺达内战 索马里内战 南斯拉夫内战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 波斯尼亚战争 第一次刚果战争 第二次刚果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 1998年阿布哈兹战争 第二次利比里亚内战 达吉斯坦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 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 伊拉克战争 别斯兰人质事件 2006年以黎冲突 泰柬边境争端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博科圣地叛乱 北高加索叛乱 2011年利比亚内战 叙利亚内战 伊拉克内战 马里北部冲突 南苏丹内战 顿巴斯战争 第二次利比亚内战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也门内战 (2014年至今) 2021阿富汗潘杰希尔冲突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 |
研发日期 | PK: 1961年 PKM: 1969年 |
生产商 | 捷格加廖夫工厂[1] |
生产日期 | PK:1961年—? PKM:1969年— |
衍生型 | PK PKS PKT PKM PKMS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8.99千克(两脚架)、 16.48千克(三脚架) |
长度 | 1,173毫米 |
枪管长度 | 658毫米 |
子弹 | 7.62×54毫米R |
枪机 | 长行程活塞气动式、开膛待击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射速 | 650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825米/秒 |
有效射程 | 1,000米[2] |
供弹方式 | 弹链 |
瞄具 | 机械瞄具:开放式照门、可调式表尺 可透过机匣左侧的华沙条约导轨安装各种瞄准具 |
原型的PK通用机枪由AK自动步枪气动系统及转拴式枪栓闭锁系统的基础改进而成,发射莫辛-纳甘步枪及SVD狙击步枪的7.62×54毫米R旧型凸缘弹药,其后推出的改进版本,将枪支尽量减重,并将枪管厚度减少,命名为PKM(俄文:Пулеме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ный)。PK通用机枪大量减轻枪身的重量,枪机容纳部采钢板压铸成形法制造,枪托中央也挖空,并在枪管外围刻了许多沟纹,以致PK通用机枪只有9千克,而PKM只有8.4千克。PK通用机枪发射7.62×54毫米R弹药,弹链由机匣右边进入,弹壳在左边排出。PK通用机枪的设计除可用作一般射击有生目标外,亦可作防空机枪用途。当时苏军的7.62×54R弹链主要为25发,士兵多需要人手连接。由于生产当时正值冷战时期,苏联及华约国家不断地增加军备及不小国家都作特许生产,因此PK通用机枪系列的数量超过1,000,000挺,是目前最普遍的通用机枪。
包括衍生型及特许生产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