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83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1]

Quick Facts 1983年太平洋台风季, 气旋季长度 ...
1983年太平洋台风季
气旋季总结图
气旋季长度
首个系统形成1983年6月19日(热带风暴莎拉)(最迟记录)
末个系统消散1983年12月19日(热带低压)
最强风暴
名称佛瑞特
 • 最高风速205 km/h(125 mph)
10分钟平均风速
 • 最低气压885 hPambar
气旋季统计
热带低压数29
风暴数23
台风数10
超级台风数4
死亡人数1,073
财产损失$3.97亿(1983年美元
$12.1亿美元(计入美元通胀,换算为2023年)
太平洋台风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Close
太平洋台风季
主题页 - 专题 - 编辑指南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水域的台风。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83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83xx,而在该地区的热带低压的编号都以W字母作结。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均会给予当地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官方以国际名称为准);此外,中国大陆台湾采用的中文译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巅峰形态为准。更多关于西太平洋的台风,请参见太平洋台风季

台风季总结

由于本年的首个热带气旋于6月下旬形成,所以本季于较后时期才开始,是自1973年来首次;而最后一个热带气旋则于12月中旬消散。[2]本年总共有28个热带低压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另有一个热带低压从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其中23个后来成为热带风暴(含强热带风暴);而当中10个最终达致台风强度,更有四个是超级台风。另外,有15个热带气旋曾经登陆,其中六个登陆菲律宾、六个吹袭中国大陆、六个移到越南、三个抵达日本。在香港,热带气旋带来的雨水就占了该年当地24%的雨量。[2]

本年有不少较有影响力的台风。韦恩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后来成为本年首个超级台风。艾贝是本年第二个超级台风,寿命较长,曾维持台风程度数日。[3]爱伦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形成,之后向西掠过吕宋珠江口,最终引致皇家香港天文台悬挂十号飓风信号[4]佛瑞特成为西北太平洋增强最快的台风,它的气压在24小时之内下降了90百帕斯卡[2]玛芝的移动速度曾高达54节(100千米每小时),是为史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热带气旋之一。欧凯特也是寿命较长的热带气旋,但路径飘忽,更与附近的珀西产生藤原效应,并将之吸收。是次台风季共有1,073人丧生,其中薇拉、韦恩、开梅及勒克斯四个风暴下之死亡人数已占去超过一半。 [2][3]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莎拉(Sarah)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6月19日-1983年6月26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8 hPambar
Close

莎拉于6月下旬在南海形成,是自1973年以来,再次有首个风暴迟至6月生成。其前身于6月16日在关岛以南海域出现,被鉴定为一个热带扰动,该扰动起初向西偏北移动,并于6月19日发展出一个低层环流,在经过菲律宾时只带来微风。该扰动最后于6月25日发展成为一热带低压,再于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登陆越南后减弱消散。[5]莎拉为菲律宾造成27.7亿比索(以当年计,下同)[6]或2.493亿美元[7]的损失。


台风狄普(Tip)

PAGASA:Aur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7月9日-1983年7月13日
强度120 km/h(75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Close

有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随后穿越菲律宾群岛及增强为热带低压,出海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台风。可是受到垂直风切变和沿海地形之共同影响,它在登陆海南岛和吹袭广东省湛江市之前减弱为热带风暴,在接近海南岛时更进一步减弱为热带低压。[8]香港大老山曾测得34节(63千米每小时)的阵风。[2]

台风薇拉(Vera)

PAGASA:Bebe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JMA
2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7月9日-1983年7月18日
强度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Close

7月12日,有一热带低压从菲律宾以东海域的一道季风槽生成。它随后向西移动,于同日晚上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再增强为台风。它于7月14日在菲律宾作首次登陆,当时风速达85英里每小时(137千米每小时),为该国造成了约9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曾一度减弱的它,出海后重新增强,风速高达100英里每小时(160千米每小时)。在香港大老山曾测得60节(110千米每小时)的阵风。[2]它最后于7月17日在海南岛再次登陆,经过北部湾后于7月18日在越南境内消散,为当地带来严重洪灾,造成106人死亡。[9]

超级台风韦恩(Wayne)

PAGASA:Katr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4级 超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7月20日-1983年7月25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20 hPambar
Close

韦恩于7月20日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很快便于7月22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再于7月23日达致台风强度,7月24日中午成为超级台风。它经过台湾南部之后进入中国大陆,7月25日消散。它在菲律宾造成突发性洪灾,有20人死亡。[10]它亦是1960年2005年期间,直接影响福建省第五强烈的热带气旋。[11]它带来的暴雨在福建和广东引致严重洪涝,当地死亡人数达105人。[2]

超级台风艾贝(Abby)

PAGASA:Did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5级 超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5日-1983年8月17日
强度220 km/h(140 mph(十分钟) 
895 hPambar
Close

艾贝在7月31日在关岛东南首次被观测,然后它在九天内向西北移动,缓慢发展成为本年第二个超级台风。它于8月7日至8日开始转向北偏东移动,增强速度加快,8月9日早上达致巅峰强度。受到西风带的相互影响,艾贝开始慢慢地减弱,但仍维持台风程度约一星期,风速达100节(190千米每小时)。最后于8月17日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登陆前减弱为热带风暴,同日晚上在本州中部转化为温带气旋。艾贝在日本造成的洪水导致泥石流个案的发生,19座桥梁也受到破坏。海、陆、空商业交通曾一度瘫痪。[12]

热带风暴卡门(Carmen)

PAGASA:Et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8日-1983年8月15日
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Close

卡门起源于8月初在南海季风槽,一个低层环流于8月8日在越南以东约370公里处首次被发现。经过缓慢发展,四天后的晚上成为热带低压,命名为卡门。卡门起初由缦慢地向北偏东移动,到后来受到超级台风艾贝的影响,发生了藤原效应,并开始加速以东偏北往吕宋海峡方向移动。它于8月14日早上增强为热带风暴,与艾贝的距离也逐渐拉近,到了8月15日完全被艾贝吸收。[13]

强热带风暴班恩(Ben)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12日-1983年8月15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Close

有一雷暴区在超级台风艾贝环流以东海域形成,之后受到艾贝附近的垂直风切变影响,于8月12日在其西边发展出一个低层中心。后来这个中心于同日晚上发展成热带风暴,并受艾贝的藤原效应向西北移动。接着它靠近日本本州南部沿岸和转向西移动,最终登陆静冈县滨松市西部。由于地形关系和高空水平风切变的增强,它于8月14日在日本海成为一个暴露的低层中心,8月15日晚消散。[14]


热带风暴唐姆(Dom)

PAGASA:Gen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17日-1983年8月26日
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6 hPambar
Close

一个热带扰动于8月17日在关岛以西形成。经过缓慢发展,它于8月19日晚成为一热带风暴,命名为唐姆。受到在日本附近的季风槽和其相连的一股气旋之共同影响,唐姆于8月20日猛然转向东北移动;之后它再受到强烈东北风的影响而于8月21日减弱为热带低压。不过,随着雷暴开始在唐姆的中心附近重新发展,它于8月23日中午再次增强为热带风暴。不久,由于在日本的低压槽移到东部,唐姆开始作不规则移动,到了8月24日再转向北偏西移动。8月25日,强烈高空风进入唐姆的环流,令它再次减弱,翌日消散。[15]

台风爱伦(Ellen)

PAGASA:Herm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27日-1983年9月9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Close

一个热带扰动于8月26日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形成。29日早上,该扰动向西移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很快便增强为热带风暴。受到位于日本附近的强烈高压脊影响,爱伦往后五天没有再增强,并采取向西偏南的路径,于9月1日较后时间减弱为热带低压。然而,随着高压脊的减弱,它得以重新增强,于9月3日增强为台风。它随后转向西偏北移动和趋向巴林坦海峡,同时迅速增强。它穿越巴林坦海峡时受地形影响而开始减弱,并于9月5日晚上登陆吕宋。掠过吕宋后,它持续以西偏北路径往珠江口方向移动,最终于9月9日早上在澳门登陆,和迅速消散。[4]

爱伦掠过香港期间,皇家香港天文台一度悬挂十号飓风信号,是继1979年台风荷贝以来影响香港最严重的热带气旋。在当地引致十人死亡、12人失踪、333人受伤、22艘远洋船搁浅。赤柱测得阵风134节(248千米每小时);天文台总部则测得231.8毫米(9.13英寸)的雨量;在境内也曾出现龙卷风[2]

超级台风佛瑞特(Forrest)

PAGASA:Is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5级 超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9月20日-1983年9月29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885 hPambar
Close

超级台风佛瑞特于9月在太平洋广阔洋面上形成,是该年最强台风和西北太平洋增强最快的台风,它的气压在24小时之内下降了90百帕[16]佛瑞特和其伴随而来的一股龙卷风于9月27日吹袭冲绳县,当地有26间房屋受到破坏、26人受伤。之后它穿越琉球群岛,抵达本州嘉手纳空军基地曾测得阵风达74节(137千米每小时)和雨量300毫米(12英寸)。它也为日本全国带来高达483毫米(19.0英寸)的豪,造成广泛洪涝泥石流。至少有21人丧命、约46,000间房屋被泥水淹浸。[17]

台风乔琪亚(Georgia)

PAGASA:Lud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9月28日-1983年10月1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80 hPambar
Close

9月下旬,有一大范围雷雨区在菲律宾以西海域形成。9月28日,该区迅速组织为热带低压,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命名为乔琪亚。往后乔琪亚采取向西的路径,经过海南岛,趋向中国南部。在香港大老山格仔山(九龙仔山)均测得达60节(110千米每小时)的阵风。[2]它最终在越南登陆和在老挝境内消散。乔琪亚引致26人死亡、约7,000建筑物受破坏、约247,000英亩(1,000平方千米)稻米受损,同时为正处于干旱的越南带来13至14英寸(330至360毫米)的雨水[18]

热带风暴贺伯特(Herbert)

PAGASA:Nene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6日-1983年10月9日
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95 hPambar
Close

一个热带扰动在棉兰老岛以东约250英里(402千米)处形成,随后几天没有再增强,并向西进入南海。10月7日,一股已明显增强的低层西南气流进入该扰动环流,令它增强成为热带风暴。它接着转向西偏北移动,趋向越南庆和省芽庄市,登陆后再转向西穿越中南半岛,缓慢地减弱消散。[19]有40人在这场风灾中丧生。[2]


强热带风暴艾黛(Ida)

PAGASA:Oni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6日-1983年10月11日
强度110 km/h(70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Close

一个倒槽于10月6日在塞班岛附近形成,这倒槽与早在10月3日出现之高层气旋中的对流有关。同日稍后时间,一个封闭环流在当中形成,并向西北移动和继续发展,两日后早上发展成热带低压,到10日进一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艾黛。艾黛之后沿着西风带边缘转向东北移动,最后在日本本州东南150公里处掠过,由于它是一个小型气旋,没有为日本带来损坏。到11日它向东移到北太平洋海域后,转化为温带气旋[20]


强热带风暴乔伊(Joe)

PAGASA:Pep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8日-1983年10月14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Close

乔伊为10月当中三个接连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之一。一个扰动于10月6日在关岛生成并向西移,9日中午发展成一封闭环流,不过期间有新的中心在环流南边形成,导致这系统的发展变得复杂。加上在经过菲律宾海时受北面的垂直风切变影响,它在到达吕宋岛中部之前组织得不太好。进入南海后,这系统组织开始改善,它向西北推进的同时亦发展成为一个热带风暴。乔伊接近华南时进一步发展成强热带风暴,不久便在香港以西约190公里处登陆,其后快速消亡。[21]

皇家香港天文台曾为此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在大澳长洲分别测得的最高阵风为144及122公里每小时;而港内的尖沙咀天星码头气象站也测得63公里每小时的持续风速及100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阵风,大老山则录到183.9毫米(7.24英寸)雨量。天气方面,10月11日天晴炎热,当乔伊靠近时,翌日下午开始有雨并持续至14日早上。10月14至15日间中有大骤雨。10月16日日间雨势减弱,天色转晴。[2]

热带风暴甘茵(Kim)

PAGASA:Ros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14日-1983年10月20日
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Close

热带风暴甘茵于10月14日在南海生成,16日吹袭越南南部。它虽受地形影响一度减弱,但仍能保持其环流,到19日在孟加拉湾东北部海面重新增强为一热带低压。甘茵持续向西北移动后,于20日在缅甸消散。甘茵纵使是一个较弱的风暴,但其带来的暴雨造成越南泰国严重的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当中较早前已受赫伯特影响的首都曼谷,再出现中度规模的洪涝。在其他地方,超过300艘船及3,000间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毁,暴风雨亦对大部分水稻构成严重破坏,另有200人丧生。[22]


强热带风暴力士(Lex)

PAGASA:Sis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22日-1983年10月26日
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Close

一个热带扰动于10月14日在马绍尔群岛附近首次被发现,这个扰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向西移动,没有进一步发展。10月16日,这个扰动来到楚克群岛附近,受惠于其上面新建立的高空脊,它才开始缓慢发展。到它穿过菲律宾中部时,发展出一个较弱的表面环流。在进入南海后环流增强,发展成热带低压,10月22日升为热带风暴,名为力士。它在西沙群岛附近徘徊打转,并继续增强,10月25日成为强热带风暴。力士之后经过海南岛及进入东京湾,并减弱为热带风暴,10月26日登陆广平省洞海市,其后快速减弱消散。[23]力士曾为香港横澜岛带来48节(89千米每小时)的阵风,[2]也造成至少两百人死亡,[2]其中81人是因一艘石油钻探船在风暴中沉没而丧命。[23]


超级台风玛芝(Marge)

PAGASA:Ur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5级 超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30日-1983年11月7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895 hPambar
Close

该台风源自一个在北纬7度、东经172度附近形成、拥有较弱环流的热带扰动。它形成后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向西偏北移动,路径呈梯级状,同时逐渐增强成一个超级台风。后来,它转向东北移动和减弱,移动速度也加快至54节(100千米每小时),是为史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热带气旋之一。它于11月7日演变成温带气旋[24]


热带风暴诺瑞斯(Norris)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1月8日-1983年11月10日
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Close

该风暴由温带气旋玛芝延伸出来的锋面边界组成。它于11月8日迅速成为热带风暴,并受到亚洲东部海域的另一道锋面边界影响转到东北移动,对西太平洋航运构成威胁。两日后被一道强烈冷锋吸收。[25]


台风欧凯特(Orchid)

PAGASA:Warl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猛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1月14日-1983年11月27日
强度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Close

一个热带扰动于11月14日在西太平洋发展成为一热带低压,起初向西南移动,后转向西移,11月17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命名为欧凯特。受到位于南海的台风珀西之藤原效应影响,欧凯特的移动路径变得不稳定,并开始向北漂移和靠近菲律宾。它于11月23日达致其巅峰强度145英里每小时(233千米每小时),然而不久即被垂直风切变破坏而减弱。最后它再转向南移,11月27日消散。纵使它靠近菲律宾,但因没有登陆菲律宾而无酿成灾害,不过它的强风却引致国内一艘岛间渡轮翻沉,造成167名乘客死亡。[26]


台风珀西(Percy)

PAGASA:Yay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1月17日-1983年11月24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Close

珀西于11月17日在南海形成,往后一直受附近的欧凯特影响,产生藤原效应,两日后的早上作快速发展成为台风。然而,它仍然受欧凯特主导,并在蜿蜒移动后开始朝向欧凯特的中心进发,最终渐被欧凯特吸收,仅对菲律宾造成轻微影响。[27]


强热带风暴露芺(Ruth)

PAGASA:Ad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1月21日-1983年11月30日
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Close

露芺是11月最后的一个风暴,早于11月15日在关岛东南方有扰动,它缓慢西移后到11月19日才有些微发展。11月21日,有中心在北纬5度、东经147度附近形成,而周围亦见明显的雷暴在发展当中。它其后到11月23日为止都是缓慢向西北移动,不过受附近的台风奥洁影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到了11月23日,它发展成热带低压,然后在海面逆时针绕了一圈,由于外围环境变得恶劣,不利低气压发展,其势力逐渐减弱。踏入11月27日,该系统出现不稳定移动,并进入了对流发展循环。其后奥洁减弱成热带低压时,露芺才开始迅速发展,11月28日成为热带风暴。受惠于其西北侧的锋面影响,露芺能继续增强成强热带风暴,可是翌日亚洲冷空气入侵,并带来垂直风切变,使露芺由盛转衰。最后于11月30日在吕宋岛东部海域,化为一个裸露的低层涡旋。[28]


热带风暴斯佩里(Sperry)

PAGASA:Bara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2月2日-1983年12月5日
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96 hPambar
Close

在露芺消散后不久,有一扰动接着在赤道附近生成。11月30日,关岛南方约740千米(460英里)处出现一股表面环流,翌日虽然开始组织成一个热带气旋,但其雷暴活动却远在其中心的西北900千米(560英里)附近位置。该系统花了一天的时间进行重组,到12月3日重组完成并增强成为热带风暴,不过南边的垂直风切变由始至终都窒碍其发展。露芺在稍微向东移后,在同日较后时间达到巅峰,可是翌日即被风切变切走,最终在12月5日减弱为一低压区。[29]


强热带风暴黛玛(Thelma)

PAGASA:Krising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2月14日-1983年12月18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Close

该系统于12月11日在附近在加罗林群岛以东,约北纬4度、东经170度附近海面形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其北部的一个上层气旋向西移动,有利其水流和低层环流发展。这个低气压在其后的60小时迅速向西移动,对流组织有所增加,并12月16日早上成为热带风暴,之后在菲律宾以东海域作抛物线型转向并继续增强,移动速度达27节(50千米每小时)。可是受强烈垂直风切变影响,风暴快速减弱,最终在太平洋海面消失。[30]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压09W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8月25日-1983年8月27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998 hPambar
Close

这个热带低压于8月25日在热带风暴唐姆的中心以西海面形成,当时附近的季风槽刚好消散,所以该热带低压没有再增强。虽然雷暴区位于热带低压的中心以南300英里(480千米),但是由于该中心气压低于1000百帕,所以仍被界定为一热带气旋。它曾经发展出中心对流,并一直向北往韩国方向移动,为当地带来骤雨,最后于8月27日较后时期消散。[31]


热带低压02C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SSHWS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9月1日 (进入西北太平洋)-1983年9月4日
强度55 km/h(35 mph(一分钟) 
1008 hPambar
Close

这个热带低压于9月1日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并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接手发布警报,到9月4日消散。[32]


热带低压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HKO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2日-1983年10月4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Close

PAGASA命名:Mameng

这个热带低压只获皇家香港天文台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承认。它于10月2日在西沙群岛附近形成并向西北移动,两日后在越南河内附近消散。[2]


热带低压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PAGASA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0月28日-1983年10月29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Close

PAGASA命名:Trining

这个热带低压除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外,未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其他气象部门承认,它在菲方责任范围内出现并获菲方命名。[33]


热带低压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HKO
Thumb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1月21日-1983年11月24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Close

这个热带低压只获皇家香港天文台承认。它于11月21日形成并向西移动,曾经过加罗林群岛,三日后消散。[2]


热带低压

Quick Facts 持续日期, 强度 ...
热带低压(PAGASA
Thumb 
持续日期1983年12月18日-1983年12月19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6 hPambar
Close

PAGASA命名:Dadang

这个热带低压除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外,未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其他气象部门承认,它在菲方责任范围内出现并获菲方命名。[33]


1983年风暴名单

国际名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了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1982年使用过的与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色表示本年已经被使用,并附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括号内的名字为中文译名。

  • Andy(安迪)
  • Brenda(白兰黛)
  • Cecil(西仕)
  • Dot(黛特)
  • Ellis(艾勒士)
  • Faye(费依)
  • Gordon(戈登)
  • Hope(贺璞)
  • Irving(欧敏)
  • Judy(茱迪)
  • Ken(肯恩)
  • Lola(罗拉)
  • Mac(麦克)
  • Nancy(南施)
  • Owen(奥文)
  • Peggy(佩姬)
  • Roger(罗杰)
  • Sarah(莎拉) 1W
  • Tip(狄普) 2W
  • Vera(薇拉) 3W
  • Wayne(韦恩) 4W
  • Abby(艾贝) 5W
  • Ben(班恩) 7W
  • Carmen(卡门) 6W
  • Dom(唐姆) 8W
  • Ellen(艾伦) 10W
  • Forrest(佛瑞特) 11W
  • Georgia(乔琪亚) 12W
  • Herbert(贺伯特) 13W
  • Ida(艾达) 14W
  • Joe(乔依) 15W
  • Kim(开梅) 16W
  • Lex(勒克斯) 17W
  • Marge(玛芝) 18W
  • Norris(诺瑞斯) 19W
  • Orchid(欧凯特) 20W
  • Percy(珀西) 21W
  • Ruth(鲁丝) 22W
  • Sperry(斯碧瑞) 23W
  • Thelma(赛洛玛) 24W
  • Vernon(费南)
  • Wynn(魏恩)
  • Alex(亚力士)
  • Betty(贝蒂)
  • Cary(凯瑞)
  • Dinah(黛纳)
  • Ed(艾德)
  • Freda(芙瑞达)
  • Gerald(杰鲁得)
  • Holly(郝丽)
  • Ike(艾克)
  • June(裘恩)
  • Kelly(凯立)
  • Lynn(琳恩)
  • Maury(莫瑞)
  • Nina(妮娜)
  • Ogden(奥克顿)
  • Phyllis(费莉丝)
  • Roy(罗依)
  • Susan(苏珊)
  • Thad(赛德)
  • Vanessa(范妮莎)
  • Warren(华伦)
  • Agnes(艾妮丝)
  • Bill(比尔)
  • Clara(葛莱拉)
  • Doyle(杜尔)
  • Elsie(艾尔西)
  • Fabian(费宾)
  • Gay(盖依)
  • Hal(海尔)
  • Irma(伊玛)
  • Jeff(杰夫)
  • Kit(克蒂)
  • Lee(李尹)
  • Mamie(玛美)
  • Nelson(尼尔森)
  • Odessa(欧黛莎)
  • Pat(派特)
  • Ruby(鲁碧)
  • Skip(斯凯普)
  • Tess(蒂丝)
  • Val(卫奥)
  • Winona(温诺娜)

菲律宾名称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对责任区域内的热带气旋使用独立的命名方法,所有在其责任海域形成,或是进入其责任海域,或是有可能进入其责任海域的热带低压都会获得名称,命名名称每四年完成一次轮换,只有除名的名称会予以替换,并且还准备有替补名单,以便在名称全部用完时替补。[34]以下列出1983年的风暴名单,未经启用的名称以灰色表示,括弧内则是风暴的国际名称:

More information 替补名单 ...
Auring(泰培) Bebeng(维娜) Katring(韦恩) Diding(艾比) Etang(嘉曼)
Gening(唐姆) Herming(爱伦) Ising(褔雷斯特) Luding Mameng(乔冶亚)
Neneng Oniang(艾黛) Pepang Rosing(乔伊) Sisang(力士)
Trining Uring(玛琪) Warling(奥洁) Yayang(珀西)
替补名单
Ading(露芺)
Barang(斯佩里) Krising(黛玛) Dadang Erling(未用) Goying(未用)
Close

参见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