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9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49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49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49xx。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在1949年,并没有热带低压的相关数据。有22个热带风暴,当中14个增强为台风,没有超级台风。
姬罗莉亚是1949年太平洋台风季最为破坏性的台风之一,由西南季风在关岛附近形成漩涡而生成。最大风速约为110海里。
除了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热带气旋没被命名。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风暴12W源自9月2日吕宋岛东北海面的热带低压。12W增强为热带风暴后,于9月8日登陆华南地区,在香港导致一死三伤,并在翌日消散。皇家香港天文台将它评为台风,并在9月7日12时30分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因为当时并未设有三号强风信号,所以天文台在同日19时40分,直接改挂七号(今八号东北)烈风信号,翌日因该风暴靠近而改挂九号烈风增强信号,其后在5时10分改挂八号(今八号东南)烈风信号,最后在9时直接除下所有信号,所有时间均为夏令时间。该风暴是二次大战后唯二导致天文台悬挂九号或十号信号的未命名风暴,另一个为未获天文台承认其命名的台风英格瑞。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