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种人的称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用于黑种人的称呼繁多,有不少是无礼的,不过由于用汉语的政权没有侵略黑种人地区和将该族类用作奴隶的历史,除了音译自外语的那些,中文(包括方言)用语的冒犯程度比欧洲语言的来得低。
此条目已被提出存废讨论。请前往此处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0年4月16日) |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4年12月16日) |
汉语
黑人在非学术书面及非严肃场合中最常用,与英语“black person”基本对应;前者两字不管分拆或组合都不褒不贬,华裔名人陈建州以“黑人”为绰号,原因与血统无关。
老黑/小黑/黑(哥/姐/弟/妹)在日常口语中十分流行,语气与英语“black (guy/gal)”差不多,通常冒犯性为零或很低;首先“老”和“小”一般中性,有时略带善意,其次由于历史背景大相径庭,“黑”带有负面意思时,也纯粹是把对方标签为异族而已,和“白”层次无异。[1]外号为“老黑”的华裔名人包括田临斌,外号为“小黑”的华裔名人包括柯受良。
尼哥[2][3][4]/劣哥[5]是英语“nigger”的音译,因此三者意思相等,意味使用者在明确地侮辱黑种人。
黑鬼附带的恶意介乎于英语“nigger”与“blackie”[6]/“darky”[7]之间。现时,虽然“nigger”通常意译作“黑鬼”,但是恨意来源迥异;“鬼”固然比“人”低等,“鬼子”还时常被用来蔑称古今外敌[8],不过彼乃为了自卫而要杀死或驱逐的坏人,而非为了利益而想奴役或买卖的商品;因此文化背景不匹配。[9]
黑鬼很流行;虽然“鬼”本身贬义,但是由于经常用来表达强烈褒义[10],“黑鬼”的语义比“nigger”轻松得多,就连咒骂意图明显的“死黑鬼”都达不到那个程度。“黑鬼”听起来一般只比官话“老黑”/“小黑”沉重一些,“鬼(仔/妹/佬/婆”和“鬼鬼哋”又是些微贬至微褒的词语。[11]葡—安哥拉混血的澳门演员雷诺选用的绰号包括粤语“黑鬼Joe”和官话“澳门老黑”;藏—哈尼—尼泊尔—汉混血香港乐手刘俊豪因肤色比朋辈较深而被称为“黑鬼”并不介意地以此为绰号。
英语
nigger是个对黑种人严重歧视用语和极具冒犯意图的词,被普遍视为禁忌。基于与奴隶制的关联,白人在正式场合不能使用这个词,而如果有必要提到,一般人也不敢直接讲出这个词,而是会委婉的使用“the N-word”(那个以N开头的词语)取代,以避免完整使用“N”字。[12]
“nigger”一词起源于18世纪,来自西班牙语词汇“negro”,而该词又是来源自拉丁语的“niger”,意思是“黑色”[13]。随着时间过去,“Nigger”一词渐渐变为歧视用语,[14]除了黑人以外的种族若使用此词,必定会被认为是严重种族歧视侮辱用语,尤其是在美国。因此,它也慢慢地从大众文化中消失。即使是早期的经典文学著作中,此词仍引发不少争议。
今日,“nigger”这种称呼在黑人同伴之间仍偶见,多半是对非常亲近的好友,并有戏谑的意思,例如同学之间使用的戏谑语。在《侠盗猎车手V》也出现黑人角色拉玛·戴维斯[锚点失效]多次称呼另一名黑人主角富兰克林·克林顿[锚点失效]为“nigga”[15][16]。在非裔美国人之间也有较中性的改写法“nigga”,但依然极具冒犯性,除了黑人之外,其他人种使用时必会引起争议。
2007年2月28日,纽约市政府禁用此攻击性语言,歌词含有此字汇的歌曲将不予颁发格莱美奖,但不会有任何处分[17][18]。
参看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