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道(英语:Fish way)或称为鱼梯Fish ladder),是为了帮助洄游性鱼类能在人工的水利环境或天然屏障(例如堤坝船闸瀑布等)中生存的设施。多数鱼道的设计是利用较平缓低矮的阶梯状水道(鱼梯),使鱼类能够逆流而上,穿越如水坝等因为落差而造成的障碍。鱼道中的水流必须快到能够吸引鱼只溯溪,却又不会耗尽鱼的体力以免它无法继续余下的旅程[1]

美国西岸哥伦比亚河的邦纳维尔水坝上的“池与堰”型鱼梯
美国蒙大拿鲑鱼河的Denil鱼道
英国奥特河英语River Otter的小型鱼道

历史

早于17世纪的法国文献中已有记载,人们利用捆束起来的树枝,在陡峭的河道上制作阶梯状的鱼道,帮助鱼儿跨越自身无法通过的障碍。而鱼梯的专利可以回溯到1837年加拿大新伯伦瑞克理查麦法兰他自家水磨坊用的水坝所设计之梯状构造[2]。1852至1854年间,爱尔兰斯莱戈郡为振兴经济,打造本来没有的渔业,在伯利梭得河建造鱼道,引导鲑鱼从大海游到河流中产卵。1880年,美国罗得岛波塔克西特水坝上建成第一条鱼梯,这条鱼梯于1924年在因水坝由木造改建为混凝土时被拆除。

随着工业进步,水坝和其他在河川中的拦截设施也愈筑愈高,需要更有效率的鱼梯设计,[3]或其他过鱼设施,如鱼闸、升鱼机、人工化场和产卵槽。[4]

结构设计

鱼道中设置隔板将上下游水位差分为若干级,每级池室的宽度一般为1至3米;池室长度应为过坝鱼类的长度之3倍以上,多为池宽的1至1.2倍;池深为1.5至2.5米。当然,虽是这么说,但也要根据不同的鱼种来做斜度的考虑[5]; 以缩短鱼道长度、控制水流量、消能减速等举措来产生适于鱼类上溯的环境。[4]鱼道按隔板过鱼孔及位置和形状分为竖缝式、淹没孔口式、溢流堰式、竖缝式和组合式:[4]

  • 竖缝式:又称槽式,以旦尼尔 (Denil)式居多; 一般用于通过大、中型鱼类,常用于天然障碍处和施工期过鱼。
  • 淹没孔口式:靠水流扩散来消能,孔口布置在鱼道的中低层,孔口直径据不同过鱼种类而异;适用于需要一定水深的中、大型鱼类。
  • 溢流堰式:过流平稳,适用于过表层、喜跳跃的鱼类。
  • 组合式:以上三种的组合。

图片集

影片

鱼梯的介绍影片(中文配音)

参考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