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妖怪, 也称为鬼怪,神魔或简单地称为妖,指植物或者动物等改变而成的精怪[1][2][3],也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算种集合名词。[4][5][6][7][8][9]是汉字词语妖和怪两个字的总和统称,[10][11][12]且妖怪词义字义本身带有贬义。[13] [14]其本身也是灾祸代名词,有幸灾作孽特点。[15]
最早在《汉书》里出现“妖怪”一词,里面用妖怪词语称呼诡异和难以理解的事物。在日本大概明治时代至昭和初期左右,妖怪词语在日本开始被广泛应用。之前于日本更常用“物怪”、“妖异”之类的词语指类似的事物。并且通常把除了神和一般灵魂的奇怪超自然事物称呼妖怪。[16]在日本,则是在8世纪左右,《日本书纪》里出现妖怪一词,妖怪词语本身有指引发怪异现象以及神秘事物的含义。[17]因为妖和妖怪字词本身带贬义,(如“妖女”“妖里妖气”)[18]包括孔子的时代,用“妖怪”形容事物也带有贬义。“子不语怪力乱神”本身即反对妖怪。[19]所以大致上说起来,到了明代左右关于妖怪的作品包括小说。大多数皆把妖怪写得很坏,但到明代后期,逐渐有一些人性比较好的妖怪出现,到了清初左右妖开始善恶分明。[20]一方面因为当时不能直接讽刺时弊,就假借它种形象,来借妖借鬼喻人。[21]古人害怕夜晚,也怕栖息于黑暗中的妖怪。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也跟着改变。在江户时代( 1603 ~ 1867年)人们对鬼怪的心态与平安时代相比,已然大不相同。虽然鬼怪仍令人恐惧,但人们逐渐将恐怖当成一种娱乐,开始享受关于鬼怪的小说、绘画等作品。[22]
东方文化妖怪有时也叫妖精,有些显得面目狰狞和举止怪异。有些甚至会伤害人类或带来灾祸。[23]在口语中,“妖”、“精”、“怪”几个字经常连用,有时候还能相互替换。[24]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把不可思议的事情和特殊自然现象认为是妖怪作祟。通常把不属于神和一般鬼魂的超自然存在称作妖怪,在历史编撰的故事里通常扮演反派角色。[25]妖怪通常有奇怪的外形和习性,有些还会有包括控制天气和天灾,变成人形或其他生物外形,还是改变大小和控制毒等不同特殊能力。[26]关于鬼怪的传说,有民间传说也有古籍记载,本身成为一种文化流传。[27]
一些地区如欧洲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于妖怪的词汇,仅有意义相近的词汇,例如英语的 monster(怪物[28][29])、ghost、spook(鬼)、undead(不死生物[30][29])、devil、evil spirit(恶魔[31][32])、妖精“elf(精灵)、goblin(哥布林)、fairy(小仙子)”[33][24]、giant(巨人)、demon、fiend、evil ghost(邪灵)。类似于东方龙和西方龙的差异。
妖怪通常存在于人类想像与传说之中,难以运用科学方法证明其真伪。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之为妖怪学(类似于恶魔学),包含在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里,虽不属于独自发展的学问,亦是一门有系统的学说。
而妖怪传说的记载有志怪小说(列于四库全书子部、或因政治原因没有列于四库全书子部,譬如聊斋志异......等。)和口传文学[34]
然后“妖怪学”是日本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于19世纪末开创的一门学问。[35]且井上圆了在1891年成立“妖怪研究会”,日本因此成为第一个把妖怪当学问研究的国家。并包括井上圆了,还有江马务、柳田国男等人推动,日本从民俗学对妖怪做系统研究整理,其中有包括民族的心理、文化和历史角度。[36]
妖怪的传说记载本身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在于了解记载古人的心灵,或作为奇幻文学题材,通常是由民俗学者、妖怪学者、人类学者、历史学者、中文系学者、宗教学者和业余爱好者所研究。譬如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美容与李家恺在2014年共同著作的科普《魔神仔的人类学想像》,和在2017年出版的人类学的著作《台湾鬼仔古 : 从⺠俗看见台湾⼈的冥界想像》。[37]近年来台湾妖怪文化兴盛,拍了许多电影,诸如:《红衣小女孩 (电影)》、《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人面鱼)、《 粽邪 》(送肉粽)……等,台湾外交部新南向运动也在2018年介绍台湾妖怪文化时介绍了台北地方异闻工作室(北地异)《唯妖论》和《妖怪台湾》两本台湾妖怪专著[38]。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不同,有形形色色的妖怪从人类的生活之中诞生。我们人类所使用的“妖怪”这个名词,大致上包含了两种涵义,一种是属于文化社会学的范畴,妖怪被认为是一种尚未开化的文化现象,因此妖怪是不存在的,它代表着一切非理性力量的总合。另一种是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待妖怪,从聚落共同体的农业时代开始,妖怪就已经存在先民们的意识里,作为天候变异、灾祸预知、社会秩序以及超自然现象的合理化解释。有些人认为妖怪是实存的,也有人认为是人们的错觉或者是幻觉所导致的误判,许多考古研究和生物研究的成果,证明了某些妖怪,其实是古代的罕见生物或科学的现象,例如鬼火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现象,但后来被证明是由于人体与动物身体含有磷,尸体腐化时产生磷化氢,当周边气温较高,磷化氢就会于空气中自燃,产生鬼火现象。但仍有许多未知的妖怪,在科学上以及历史文献上仍无法确切地判定其真伪,妖怪可说是致力于民俗学研究的学者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本受到中国的古代典籍《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的深刻影响,在江户时代出版盛行的时期,陆续编撰记载着奇闻异事的图文事典,例如《和汉三才图绘》等,加上浮世绘的流行,许多知名画家纷纷投入妖怪绘卷的制作,如鸟山石燕、歌川国芳、月冈芳年、河锅晓斋、葛饰北斋等人,奠定了日本传统妖怪的造型基础。而中国碍于儒家思想的箝制,对于怪力乱神之事敬而远之,除了上述经典作品的插图本之外,对于妖怪故事的传承,大多仅以笔记小说的形式留存,除了文学上的研究之外,并未独立出来成为单一的民俗研究系统,殊为可惜,近来因奇幻小说逐渐跃升为大众文学的主流,因而中国的妖怪、鬼狐、民间传说的研究,必然也会跟着受到重视,其结果指日可待。
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妖怪以都市传说的形态延续其生命力,例如厕所里的花子、裂口女、人面犬等许多新的妖怪应运而生。
而都市传说方面,比如中国都市传说,因为其研究基本资料的匮乏使这一工作更难进行。原因包括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巨大、人口流动频繁等复杂因素。不过,仔细比较一些故事要素的变化与保留,还是能够推断其中演变的过程,对于判断传说的源头提供有说服力的说法。 [39]
在作品创作中,鬼怪的行为方式并非随意安排,而是有完整的系统。创作者会套用一些模式,并且创作者会寻找设计这些模式的用意。[40]在设计鬼怪肆虐剧情的同时,也会相应设计些制服鬼怪的一些常规办法,如让鬼怪有一些弱点 ,还是有相应的应对手段战胜鬼怪 。[41]人战胜妖怪的方式,通常是人经过修行学会咒语和仪式,或借助神佛之力对抗妖怪;或是了解妖怪的弱点,来找到方法对抗妖怪。[42]鬼怪形象在出现在文学作品、戏剧戏曲舞台和电影等作品上,让鬼怪形象为观众或读者熟知,包括改编如《西游记》、《白蛇传》这类作品中的形象。 [43]
“妖魔鬼怪”是动漫、电玩、神魔小说、玄幻小说、恐怖小说和奇幻文学的题材之一。在旧有的作品里,妖怪往往是不被人类或神仙所容的存在,不论好坏一律视为仇人赶尽杀绝(像是“照妖镜”、“斩妖除魔”等等)。因此,妖怪和人或神仙之间常有暴力冲突,不过也有表现出包容心的(例如《倩女幽魂》就是以爱情来解除恩怨的)。
在现代的作品,尤其于漫画和电玩,妖怪的致命、恐怖形象有所改变甚至一扫而空,虽仍有部分作品描写凶残妖怪和人妖敌对的情节,但有一定数量的作品以人情、奇幻的风格描写妖怪,甚至是喜剧、热血、偶像等的手法。
或是在日本的传统也有一些特别的怪物像是河童 天狗 猫女 唐伞小憎 辘轳首 雪女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