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鬼太郎
日本漫畫家水木茂創作的漫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鬼太郎》是由有“妖怪博士”之称的日本漫画家水木茂创作的漫画,于1960年开始连载。一开始以标题为“墓场鬼太郎”,后来作者水木茂于1967年将其名称改名为“ゲゲゲの鬼太郎”,一直延用至今。
![]() |
从1968年开始,大约每隔十年,东映动画就会推出新一季的鬼太郎电视动画。前五季电视动画分别在1968年、1971年、1985年、1996年、2007年和2018年播出,自2025年4月份开始以精选集的形式重播前六季的相关集数。
- 另一部日本动漫奇异太郎参考自鬼太郎[1]
Remove ads
故事概要
故事主轴是阐述作为幽灵族最后幸存者的少年鬼太郎,施展妖术和做尽坏事的妖怪们作战。身穿黄黑横纹背心和传统日式木屐的小男孩,以头发、坎肩和下驮当武器,与一群住在神秘森林里的妖怪朋友们一起解决妖怪跟人类两个世界的麻烦。
登场人物
原作漫画
- 墓场鬼太郎
- 水木茂在创作出租漫画时连载的作品,创作期间1959年至1964年。当时剧情内容是走向怪异奇闻的风格,鬼太郎在里头的角色定位也不像现在是为正义挺身的英雄,而是会令人感到不安、使他人陷入不幸的家伙。
- 墓场鬼太郎→咯咯咯鬼太郎(墓场の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
- 1965年后水木茂开始在周刊少年Magazine上连载鬼太郎漫画,作品名称也重新取名成《墓场鬼太郎》,最先刊登的故事名为当年8月1日发表的“手”,在部分的连载故事也有从前一作“墓场鬼太郎”中里截取再重新改绘后刊登,如“迷雾里的强尼(雾の中のジョニー)”改以“吸血鬼艾利德(吸血鬼エリート)、“我是新生(ボクは新入生)”改以“胧车”的新标题名发表,而剧情内容上也从先前奇闻异事的风格慢慢走向鬼太郎替人类击退坏妖怪的情节,之后和首次在电视上放映的动画一同将名称更改为“ゲゲゲの鬼太郎”,也将鬼太郎塑造为正义英雄的形象。
- 《咯咯咯鬼太郎》相关的系列作有1976年的鬼太郎一行人旅行各国并边击退当地妖怪的“鬼太郎の世界おばけ旅行”,而在1985~1987期间连载的“新编ゲゲゲの鬼太郎”、“鬼太郎地狱编”里的内容多次改编在当时上映的第三作电视动画,90年代ゲゲゲの鬼太郎的新连载为1990~1992期间的“鬼太郎国取り物语”,另外1996发表“鬼太郎霊団 ─ 阿倍奉连想”及1997的“セクハラ妖怪いやみ”后便无续作,至今为休刊状态。
- 《咯咯咯鬼太郎》这个头衔称号来自于作者水木茂(水木しげる)的绰号。作者小时后总是把自己的名字“しげる”(SHIGERU)念成“げげる”(GEGERU),因此附近的顽皮小孩给他取了“げげ”(ゲゲ,GEGE)这样的绰号。[2]
- 新咯咯咯鬼太郎(新ゲゲゲの鬼太郎/続ゲゲゲの鬼太郎)
- 1977年连载完ゲゲゲの鬼太郎的“鬼太郎の世界おばけ旅行”系列作品后、水木茂创造了另一种风格的鬼太郎“新ゲゲゲの鬼太郎”,内容为长大成青少年的鬼太郎化名成“田中ゲタ吉”后,住在人类的公寓内并于一间名叫“墓之下高校”的学校就读,打扮上也改成穿着与灵毛背心造型相似的长袖衣并搭配牛仔长裤(也有此长袖衣是由灵毛背心变来的设订)。
- 故事上不同先前为打败坏妖怪的剧情架构,内容多次牵扯到与性相关的成人题材(另外ゲゲゲの鬼太郎单行本18集最后一回“竹切狸”,竹切狸用生殖器攻击,若怕有不好回忆,建议不看),中间期间也有穿插著鬼太郎挑战棒球、相扑的额外作品“スポーツ狂时代”。此系列在一年多后于1978年12月14日结束连载。
- ゲゲゲの鬼太郎 妖怪千物语
- 授权予高达漫画家星野龙一绘制的延伸漫画作品“ゲゲゲの鬼太郎 妖怪千物语”;2004年在漫画周刊ComicBonBon连载,内容与原作ゲゲゲの鬼太郎同为鬼太郎一行人为人类与妖怪之间的协和奋战的故事。
- 漫画中猫女的打扮在初期为长发、华丽的连身洋装造型,之后改成和电视第五作动画里猫女相同的造型。
动画
- 片头主题曲“ゲゲゲの鬼太郎”从一而终,每代皆相同(只是曲风和演唱的歌手除了剧情上有连接的第一、二代每代都不一样)。而《墓场鬼太郎》则采用不同的片头曲。
- 鬼太郎的历代配音皆是女性,只有真人剧场版是男性演员。
- 眼珠爷爷的历代配音,第1至5代皆由声优田野中勇诠释(至2010年1月13日过世[1]),第6代则改由替最初的鬼太郎配音的声优野泽雅子担任。
- 2008年,鬼太郎系列的原点作品《墓场鬼太郎》动画化时,声优均由第一代黑白版动画的配音员配音。
Remove ads
鬼太郎第一部也是唯一的黑白动画。当时上映时东映公司觉得原作名“墓场の鬼太郎”里的“墓场” 两个字可能对赞助商不太有吸引力,于是将动画的主题歌“ゲゲゲの鬼太郎”(衉衉衉的鬼太郎)移作为节目名称 (当时最后成为节目赞助商为食品公司日清西斯科),这项决定也让水木茂后续创作的鬼太郎漫画也一并更改成“ゲゲゲの鬼太郎”。[4]
第一作电视动画成功带动了当时引发的妖怪文化热潮,不但赞助商日清西斯科(Nissin Cisco )推行了“鬼太郎巧克力”相关零食,也让另一家电影公司“大映京都”数年后拍起日本妖怪风格的三部特摄电影“妖怪百物语”、“妖怪大戦争”、“东海道お化け道中”。 [5]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Remove ads
鬼太郎首部的彩色动画。剧情方面有创作牵扯公害、垃圾污染、人性欲望等社会议题故事。在角色方面动画制作组 将猫女升格为主要角色,而鬼太郎伙伴的固定成员“鼠男、猫女、撒沙婆婆、子泣爷爷、涂壁与一反木棉”也在本作确定; 另外撒砂婆婆经营的“妖怪公寓”(妖怪アパート)也于第二作动画首次登场”[6]这两项设定在后续作品都持续延用着,此外本作也是唯一剧情上有与前作连接的一作(后面的作品都无与前作连接)。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 鬼太郎:野泽雅子
- 眼珠老爹:田野中勇
- 鼠男:大冢周夫
- 猫女:小串容子
鬼太郎收视最高的黄金时期,平均收视率为23·3%,其中第24集“消失的孩子们!?妖怪姑获鸟(子供が消える!?妖怪うぶめ)”更创下鬼太郎动画史上最高收视数字29·6%[7]。
第三作在剧情上让鬼太郎性格上增加了热血英雄风格;加强他与妖怪伙伴、人类之间的互动,并使用了少年漫画里常出现的“主角对抗命中宿敌”桥段,让妖怪“滑瓢妖”(ぬらりひょん)首次被设定为鬼太郎的主要反派。
另外登场人物方面;增加原创人类少女角色“天童梦子”(天童ユメコ)、并在动画后半期新增冲绳妖怪希撒(シーサー)为固定班底角色。
动画在最后一集结束后,额外上映共7集的特别剧情,内容为鬼太郎与伙伴在地狱寻找他亲生母亲的“地狱篇”。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Remove ads
第四作舍弃上一作热血少年英雄风格、回归原作略带阴森的气氛,登场的妖怪外貌也多以原作漫画造型为主,当时作者水木茂当对此作品的期许是“希望能画出像宫崎骏那样的动画”[8]。
在故事中有让演唱本次动画主题、片尾曲的“忧歌团”于第33集“逆袭!妖怪さら小僧”串场演出,另有名演员佐野史郎替第57集“吸血鬼エリート!”登场的妖怪吸血鬼エリート配音,以及名推理小说作家“京极夏彦”为第101集“言霊使いの罠!”编写剧本并为该集登场的言灵师“一刻堂”配音[9]。
台湾animax的国语配音版由于年代久远保留的人也少,资源已缺失。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与前四作最大不同在于鬼太郎身边的妖怪伙伴不再各自居留在不同的地方,而是一同住在宛如小村庄般的“妖怪横丁”,增加成员方面除了原作就登场过的配角:“呼子”、“油僧人(油すまし)”外,还增加了原作里原属反派的角色:“伞妖(伞化け)”、“川獭(かわうそ)”;与原作几乎未登场的妖怪:“长脖子女妖(ろくろ首)”、“黑齿女鬼(お歯黒べったり)”…等等,使本作鬼太郎拥有历代数量最多、庞大的伙伴阵容。
第五作在新增原创剧情、角色、鬼太郎攻击招式方面比先前的作品多外,另外也大力主打着新造型风格的猫女,使原作都与鬼太郎一同行动的鼠男在本次作品戏份不如以往的多。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 鬼太郎:高山南(日本);黄玉娟(香港);詹雅菁(台湾)
- 眼珠老爹:田野中勇(日本);陈永信(香港);李世扬(台湾)
- 鼠男:高木涉(日本);林国雄(香港);李世扬(台湾)
- 猫女:今野宏美(日本);杨善谕(香港);雷碧文(台湾)
- 撒砂婆婆:山本圭子(日本);林丹凤(香港);许云云(台湾)
- 子泣爷爷:龙田直树(日本);黄子敬(香港);陈幼文(台湾)
- 一反木棉:八奈见乘儿(日本);张锦江(香港);李世扬(台湾)
- 滑瓢妖(好闲人):青野武(日本);张炳强(香港);陈幼文(台湾)
- 巴克贝亚德:柴田秀胜(日本);陈曙光(香港)
主要角色及配音员
相关游戏
- FC游戏咯咯咯鬼太郎 妖怪大魔境(1986年,万代,ゲゲゲの鬼太郎 妖怪大魔境)
- FC游戏 咯咯咯鬼太郎2 妖怪军团的挑战(1987年,万代,ゲゲゲの鬼太郎2 妖怪军団の挑戦)
- SFC游戏 咯咯咯鬼太郎 复活!天魔大王(1993年,万代,ゲゲゲの鬼太郎 复活! 天魔大王)
- PS游戏 咯咯咯鬼太郎(1997年,万代,ゲゲゲの鬼太郎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
- GBA游戏 咯咯咯鬼太郎 危机一发妖怪列岛(2003年,KONAMI,ゲゲゲの鬼太郎 危机一髪!妖怪列岛)
- PlayStation 2游戏《咯咯咯的鬼太郎 异闻妖怪奇谭》(2003年,KONAMI,ゲゲゲの鬼太郎 异闻妖怪奇谭)
- PS游戏《咯咯咯鬼太郎 逆袭!妖魔大血战》(2003年,KONAMI,ゲゲゲの鬼太郎 逆袭!妖魔大血戦)
- Wii游戏《咯咯咯的鬼太郎 妖怪大运动会》(2007年,南梦宫万代,ゲゲゲの鬼太郎 妖怪大运动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