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1920年-1925年),是台湾日治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属于大字层级,辖区包括今高雄市盐埕区全部、旗津区北端及鼓山区南端。其旧称为打狗,于1920年改制时改名为高雄。
沿革
高雄的原称“打狗”于清治时期即已使用,日治时期曾设有“打狗辨务署”,但于明治卅三年(1900年)并入“凤山辨务署”[1]。而在日治初期,打狗是位在兴隆内里盐埕埔庄底下的一个地名[2]。
大正元年(1912年)9月25日,台湾总督府公布将台南厅所管辖的大竹里内盐埕庄、旗后街、乌松庄,与兴隆内里内盐埕埔庄、哨船头街等五个街庄合并为“打狗”(街庄层级),纳于大竹里辖下。
大正九年(1920年)全台行政区改制时,将“打狗”改制为“大字”,并将名称雅化日语汉字谐音的“高雄”二字,纳于高雄街辖下,辖区不变。后于大正14年(1925年)将其拆分为14町。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