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骨髓(拉丁语:Medulla ossium;英语:Bone marrow)是一种位于较大骨骼腔中的半固态组织,主要由造血组织、脂肪组织与支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骨髓间质组成[2][3]。对人体而言,产后造血能力主要由骨髓支撑[4]。骨髓约占人体体重的4-6%[5] ,主要分布于肋骨、椎骨、胸骨,以及骨盆中[6]。
成人体内的骨髓每天大约能产生1000亿个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7]。通常人体在稳定状况下,每小时约有1010个红细胞与108-109个白细胞生成,以维持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的组成与数量。在骨髓产生的血细胞中,髓系细胞(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与巨核细胞-血小板系)是完全在骨髓内分化生成的;淋巴系细胞(T细胞与B细胞)的发育前期是在骨髓内完成;另外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后,也回到骨髓,并在这里大量产生抗体。
骨髓移植能用于治疗白血病等疾病。骨髓中除造血组织中存在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外,骨髓间质中也存在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8]。
骨髓的结构是动态的,其中的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与年龄、外部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人体的骨髓可分为红骨髓(拉丁语:medulla ossium rubra)、黄骨髓(拉丁语:medulla ossium flava)两种。5岁以前,人体内的骨髓都是红骨髓。5岁以后,人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组织,至成年后大部分骨髓均转化为黄骨髓。在慢性缺氧等条件下,成人体内的黄骨髓可转化回红骨髓[9]。目前,红骨髓、黄骨髓之间转换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7][10]。
造血组织包括网状结缔组织与造血细胞。神经、微血管系统、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形成网状结构,不仅为造血细胞提供支持与营养,更提供造血的微环境——基质细胞通过接触及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干细胞及各种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由动脉毛细血管形成,最后汇入骨髓的中央纵行静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