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等,旧作落马,因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是中国江苏中部的一个湖泊,位于宿迁市西北部,处于徐州市和宿迁市的结合部,总面积375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是调蓄沂、沭、泗洪水的大型防洪蓄水水库。
2010年5月媒体爆出骆马湖因谐音“落马”犯了忌讳而被改名的事件,而徐州新沂境内的骆马湖已改名“龙马湖”,这也遭到了很多当地人士的反对。[1]
为构造型湖泊。原始基底是地堑式的陷落盆地,湖东贯穿南北的是郯庐深大断裂,湖西还有一组南北向的断裂构造。
骆马湖湖底一般高程19米,一线控制水面积375平方公里,库容9亿立方米,设计防洪水位23.5米;二线控制水面积432平方公里。死水位20.5米,汛限水位22.5米,正常蓄水位23.0米,设计洪水位25.0米,库容15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6.0米。多年日平均水位22.44米(洋河滩站水位,下同),历史最低水位17.85米(1978年7月1日),最高洪水位25.47米(1974年8月16日)。控制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
当蓄水位21.81米时,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
当蓄水位23.0米时,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线东南部水深5.5米,库容量为7.5亿平方米。
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南徙夺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阴以下淮河干流入海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元、明以后,泗水逐渐淤浅,骆马湖开始潴蓄沂洪。“天启年间,骆马湖夏秋遇潦,湖面横亘二十余里,已汇成汪洋大湖。”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原河道形成今日废黄河,泗、沂、沭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渐潴积为今日的南四湖并以中运河为泄水尾闾,沂水则潴水为骆马湖。
1949年汛期淮河大洪水后,开工导沂整沭工程,骆马湖确定为临时蓄洪水库,设计防洪水位23米,蓄水9亿立方米。沂河临沂最大洪峰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来量为500~1000立方米每秒。经骆马湖、黄墩湖临时拦蓄后,分别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和六塘河各排500立方米每秒。为此,培修加固了18.4公里骆马湖南堤(原中运河左堤),抢筑皂河束水坝以控制骆马湖下泄中运河的流量,并进行嶂山切岭使沂泗洪水直接从新沂河入海。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及新沭河。新沂河入江苏后,入骆马湖,再出嶂山闸,经沭阳、燕尾港,在灌河口入海。还可从皂河闸和宿迁闸泄洪入中运河。1950年代还有杨河滩闸泄洪入总六塘河。
1952年6月,皂河束水坝废坝改建节制闸和船闸、建成六塘河杨河滩节制闸,初步建成了汛期拦洪、汛后退水种麦,实行“一水一麦”的皂河控制工程(称一线控制)。
1957年大洪水迫使黄墩湖破堤蓄洪,骆马湖杨河滩最高水位达23.15米,超过设计水位0.15米。皂河闸、杨河滩闸超标准泄洪。汛后按照“一湖蓄水、两湖调洪、三级控制”的治理原则,骆马湖改为常年拦洪蓄水库,黄墩湖为非常滞洪水库,兴建宿迁大控制,形成三级水位。1957年冬至1958年6月,兴建了宿迁节制闸及船闸、六塘河闸和六塘河拦河坝。1961年4月建成了嶂山闸,还建了骆马湖北堤和西堤。至此,宿迁大控制基本形成(亦称二线控制),坝顶高程28米,骆马湖成为常年防洪蓄水水库,骆马湖湖底高程为18~21米,当湖水位23米时,库容9亿立方米。当骆马湖水位超过24.5米时,从一线控制退守二线控制,湖水位25米时,库容15亿立方米。1963年、1974年两次汛期大水退守宿迁大控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