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又称马头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封火墙的一种造型,为徽派建筑重要标志之一。因其墙顶部分形似马头而得名[1]。依据马头墙顶的马头形状可分为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或朝笏式等[2]。
功能
由于传统建筑多以木造之,且为节约用地,房屋间的街巷都相当窄小[3]。因此,为防火灾的蔓延,便在屋与屋间加上大幅高出屋面的山墙[4]。此外,高大的山墙与其屋檐使墙头不致被雨水淋湿,保持房屋木结构的干燥,进而达到保护木制主架构的作用[1]。
分类
- 依叠数分
马头墙随屋顶斜面层层叠落,呈梯级状[2]。以三至四层较常见(一说二至四层),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2][1]。叠数的层层堆叠,亦有家族人丁兴旺之寓意[1]。
- 依装饰物分
变体
在湖北、湖南、江西流行一种飞檐翘角式的马头墙,以湖南的最为明显,如平江县杜甫墓祠的封火墙。
其中湖南湖北的类似“︶”形、江西的类似“︺”形,如沿溪镇江畔村的封火墙。
这种翘角的马头墙不同于前述鹊尾式马头墙,江西不少马头墙仅为鹊尾式,并非“︺”形翘角马头墙。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