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居民(英语:Hong Kong residents)指有资格依照香港法律取得香港身份证的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两类。前者具有香港居留权和有资格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后者为有资格取得香港身份证但没有居留权的人。
1949年两岸分治格局产生后,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将港澳两地的华裔居民视为本国公民。香港居民可申请中华民国华侨身份。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华裔居民,不论其意愿,均自动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另外,中华民国政府在主权移交后,亦将港澳两地定义为特殊区域,不再接受港澳居民的华侨身份申请,排除出无户籍国民的范围[1]:96。香港居民无论拥有中华民国国籍亦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香港都会被视为中国公民。
现时,香港居民并非全部仅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香港居民中既有中国籍香港居民,也有包括中国以外国家的国籍和无国籍在内的非中国籍香港居民。且由于香港特区政府默许双重国籍存在,因此除了外籍居民,中国籍香港居民亦可同时拥有别国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拥有中国国籍或非中国国籍,都一视同仁享有永久性居民的法定权利。但中国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享有额外的权利,例如有权申请香港特区护照和担任香港特区政府的高级职位。
1949年以前,香港政府无限制中国居民移居香港。一般人皆可以随意经深圳河来往两地,香港亦没有对中国籍居民(中华民国国民)进行人事登记,更没有出入境管制。1949年因国共内战战局的大幅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原因,大量中国大陆难民涌入香港。当局为控制香港人口,开始实行港深边境管制,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入境,并开始向香港居民发出身份证。首次登记在1949年展开,当时发出的身份证只是一张以人手填上资料的纸张。香港政府要求香港居民如有进出中国及澳门需求需要申领和使用回港证过关,并且根据广东省政府要求在进出中国内地时使用《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1979年后改为回乡证)。
1960年6月1日起,香港政府改发第二代身份证。这种身份证上有持证人的指模及照片,资料以打字机填上,并且加以过胶。男性的身份证为蓝色,女性的身份证则为红色。1973年11月,政府改发第三代身份证,证件上的指模取消,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第二及第三代身份证上盖有签发印章,以绿色代表居港不足七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故此当时永久居民俗称“黑印居民”;新移民俗称“绿印居民”。1974年,香港政府实施抵垒政策,给予偷渡抵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以香港居民身份。1980年10月23日,政策取消,转为即捕即解政策。
1983年3月,人民入境事务处(今入境事务处)推出第一代电脑身份证,较旧证加强防伪措施,并透过电脑系统令出入境程序简化。1987年6月1日,香港入境处再为所有香港居民签发没有殖民地徽号,可以过渡到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后的第二代电脑身份证。身份证上18岁或以上的永久居民有三个星号,而11岁至17岁的永久居民只有一个星号,而非永久居民则没有星号。故此当时永久居民俗称“三粒星居民”。而随着时间变化,到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前,绝大多数香港永久居民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BDTC)与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拥有双重或多重国籍。
任何人士在香港合法居住七年后,经过一系列程序后,可申请归化成为英国属土公民以及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居留权(英文为Right of Abode)受基本法保护。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通常居于香港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条件的人,可成为永久性居民。这些条件是《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4项及《入境条例》附表一订明。这些要求适用于所有外籍人士,而不限于持有工作签证的人士。[2]。
1987年7月1日之前
《人民入境条例》只规定了哪些人有入境香港且在港不受限制居留的权利。在紧接1983年1月1日之前以下人士具有香港入境权并免受居留条件限制:
而香港本土人指[3]:
居港英国公民指以英国公民身份,或以部分为联合王国本土人而部分则为英国公民的身份,在任何期间内已至少连续7年通常居于香港的英国公民。
联合王国本土人指紧接1983年1月1日之前,因在联合王国出生、被领养、入籍或登记而成为联合王国及殖民地公民的人,或此等人士的妻室或子女。
居港联合王国本土人指在1983年1月1日以前的任何期间内,已至少连续7年通常居于香港的联合王国本土人。
华裔居民指有纯粹或部分中国人血统并在香港通常连续居住不少于七年的非香港本土人。
1987年7月1日起
港英政府修订《人民入境条例》,在法律上引入“居留权”和“永久性居民”概念。在1997年6月30日,《人民入境条例》附表1对香港永久性居民对定义如下[3]:
1997年6月30日生效的《1997年人民入境(修订)条例》[4]撤除约22000名英国公民的香港入境权并给予他们无条件逗留的准许。[5]因此曾代表居港权的入境权曾短暂在香港历史上消失。在1997年6月29日,对香港入境权的规定如下:
居港英国公民及居港联合王国本土人具有香港入境权。
中英双方在1984年12月19日,就香港前途问题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一对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定义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根据香港《入境条例》附表1第7段,非中国公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只要在不再通常居于香港后,有连续36个月或以上不在香港,便丧失其永久性居民身份。但这些人士仍享有香港入境权,可随时自由进出香港,在香港居住、读书或工作而不受任何限制[6]。至于属于中国公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即使永久离开香港,亦不会丧失其永久性居民身份。他们也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放弃此身份[7],除非有关人士取得其他国籍,并获入境事务处批准退出中国国籍,再以非中国公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按照上文方式丧失其永久性居民身份。
香港特别行政区非永久性居民为: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证,但没有香港居留权的人。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包括了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因此,香港非永久性居民也是香港居民。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行宪后的中华民国政府曾持港澳地区为中华民国固有领土的观点,惟二战结束后因英国首相丘吉尔对香港主权移交的强烈态度而未能成功。最终蒋中正妥协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与英国政府共同受降,后者则实际接收香港,即香港重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断交。
1950年代起,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仍将香港华裔居民视为中华民国国民,即华侨或无户籍国民[1]:96。香港侨生亦与其它地区侨生一样前往台湾就读升学,亦可以自动领取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具有投票权[8]。1994年5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废止《回国侨生户籍登记办法》[9]。1997年,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为应对情势,避免间接在法理上“承认中共接收香港地区及澳门地区”[10],在其移交前制定《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定义“香港居民”为具有香港永久居留资格,且未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或香港特区护照以外之旅行证照者。1999年,澳门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将港澳定位为“有别大陆其他地区之特别区域”,不再是侨区[11]。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不再向港澳居民核发“役政用华侨身份证明书或护照加签侨居身份”[12]。港澳居民被排除出无户籍国民的范围[1]:96。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架构下,香港人(香港居民)定义为非外国人、亦非无国籍者[13]。
1997年起,香港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的决定》定义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区包括中华民国实际管辖区域——台湾(参见中国大陆在法律上的用法)。遵循中央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在香港的中华民国国民仍是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实务中称为台湾居民(台湾华籍居民)[14][15]。中华民国国民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时,当是以“中国公民”身份获得[16]。
十八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若通常在香港居住,及未丧失登记为选民的资格,可登记成为选民。
十八岁或以上有香港入境权的香港居民,如其入息和资产不超逾规定的限额,便可申请公共房屋。在编配房屋时,申请住户至少半数家庭成员必须已居港七年或以上。至于十八岁以下的儿童,如父母其中一人已居港七年或以上,则不论该儿童在何处出生,就申请而言都会被视为已居港七年或以上。[17]
由2004年1月1日起,综援、伤残津贴或高龄津贴申请人,必须已成为香港居民最少七年,并且在紧接申请日期前已连续居港至少一年。十八岁以下香港居民申请综援或伤残津贴,可获豁免任何须先在港居住的规定。至于在2004年1月1日前已成为香港居民的人士,只须在紧接申请日期前已连续居港一年,便可提出申请。社会福利署署长会继续行使酌情权,豁免有真正困难的综援申请人的居港规定。[17]然而,有关综援的居港七年的要求已于2013年被香港终审法院以违法《香港基本法》为由推翻,香港居民如需申请综援,只需满足连续居港至少一年的要求。[18]
至于儿童与家庭服务、辅导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等福利服务,符合资格与否一般视乎申请人的确实需要而定。就可享用的服务和享用资格而言,永久性居民与非永久性居民并无分别。[17]
政府的政策是确保不会有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提供的公共医护服务,不会因个别人士是永久性居民或非永久性居民而有所不同。不过,并无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的病人,使用医疗服务时不会获公帑资助,他们须支付所使用服务的全数成本作为费用。香港居民则可以“符合资格人士”身份,以资助价公共医护服务。[17]
个别人士是否符合资格获分配官立及资助类别学校学位,并不取决于他是否具永久性居民身份。一般而言,持有能证明有关居民身份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的所有香港居民,均符合资格入读官立及资助类别学校。至于非香港居民,则必须持有经入境事务处特别签注的有效旅行证件,才可入读官立及资助类别学校。持有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居民,只可入读私立学校。[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