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房屋问题,是指香港住房各方面的问题。香港的房屋供应短缺、住屋开支高企,以及部分家庭居于不适切居所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1]被指“住得贵、住得细、住得挤”。[2][3]该问题令社会怨气矛盾日渐加剧。[4]
香港一直被评为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由于香港地产业活跃,房地产市场过去普遍呈现上涨趋势。2022年,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调查显示,香港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负担能力进一步恶化。楼价对入息比率由上一份报告的20.7,升至23.2,换言之港人须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业,远远抛离第二位的澳洲悉尼的15.3,以及第三位的加拿大温哥华的13.3。该数据反映房屋负担能力持续下跌。[5]
香港大学房地产及都市经济研究中心曾于2012年9月在《信报财经月刊》发表文章,提及2006至2011年间,楼价上升100%,租金上升50%。[4]而根据2014/15年住户开支统计调查,住户每月平均36%的收入用于支付住房费用。[6]
香港政府一般会公开出售可作私人住宅及工商发展用途的政府土地。[7]香港的税基相对狭窄,尤其依赖入息税、卖地收入和投资收益来应付开支。[8]截至2022年11月4日,地价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14.7%。[9]而香港市场由一手楼主导,政府政策亦被认为有利一手楼,新建楼宇趋向“纳米化”,[10]发展商推出的主要是针对高购买力消费者的楼盘,[11]在楼价持续高企下,令普众大众更难置业。[12]
香港政府为没有能力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住房屋,[13]为基层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全网。[14]但公屋单位的需求于显著上升,而公屋供应紧绌,使公屋一般申请(家庭及长者一人申请)的数目于达153,300宗;[15]而截至2023年3月底,在过去12个月获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3年,当中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3.9年。[16]轮候时间之长令部分低收入人士未能获得公营房屋的保障,令其面临经济和精神压力。[17]
政府认为香港土地供应和社会需要出现严重的落差,土地及房屋供不应求,造成价格和租金不断上升,缺乏可供发展用的土地。[18]政府认为亚洲金融风暴后的香港经历了长时间经济低迷,政府减慢了规划及开发土地的速度和规模,没有预见经济复苏对发展用地的庞大需求,同时为改善环境,把大量土地规划为郊野公园等非发展用途,并把新规划发展土地的发展密度降低,造成了近年房屋供应严重不足。[18]有意见认为大陆居民透过单程证来港,是导致人口持续增长、土地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认为政府需要检讨人口政策。[19]
根据香港立法会数字,2021年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有16平方米,而首尔、新加坡及台北等亚洲先进地方的人均面积可高达30-35平方米,反映香港居住空间低于世界水平。[20]
不少未能长期负担独立私人住宅租金的家庭,仅能租住俗称“㓥房”的分间单位。[1]2021年,全港约有108,200个分间楼宇单位,较2016年的约92,700个增加。香港的分间楼宇单位合共为107,400个住户及215,700名人士提供居所。2021年,居于分间楼宇单位的住户的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11.0平方米, 而人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则为6.0平方米。[21]而2022年居于属临时构筑物的单位的住户(如木屋、寮屋和天台屋等)有23,700户。[22]当局称此类居所为“不适切居所”。[23]
由于公屋及资助出售房屋供应居屋旨在 “为不能负担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解决住屋需要”,若住户入息或资产高于申请公屋的相应资格水平,其公屋申请将不获批,因此不能受惠于公屋单位极高折扣的租金。夹心阶层或要因居住私人楼宇单位,而需承受因市值租金上升对其财务状况所带来之压力 。[24]
外界曾经提及不同方式,以增加房屋供应量,满足需求,但存在争议。包括建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