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强台风罗莎 (英语:Typhoon Krosa,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Ineng,国际编号:071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7W)是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罗莎”这个名称是由柬埔寨所命名,指的是“鹤”这种鸟类。
超强台风罗莎 Typhoon Krosa(英文) | |||||||||||||
---|---|---|---|---|---|---|---|---|---|---|---|---|---|
| |||||||||||||
| |||||||||||||
| |||||||||||||
| |||||||||||||
概况 | |||||||||||||
形成日期 | 2007年10月1日 | ||||||||||||
转化日期 | 2007年10月8日 | ||||||||||||
消散日期 | 2007年10月14日 | ||||||||||||
最低气压 | 925 hPa | ||||||||||||
瞬间最大阵风 | 280 km/h | ||||||||||||
影响 | |||||||||||||
财产损失 | 台湾至少新台币37.5亿元 | ||||||||||||
死伤人数 | 台湾至少10人 | ||||||||||||
影响地区 | 台湾 日本 中国大陆 | ||||||||||||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罗莎是由2007年第91号热带扰动生成,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10月1日0时(UTC)发布2007年第17号热带低压生成。日本气象厅于当地时间10月1日14时发布超强台风罗莎形成,是最早发布超强台风罗莎形成的单位,当时罗莎位于菲律宾东方海面上,台湾中央气象局也于台北时间(UTC+8)上午10时左右,发布第15号台风形成。
罗莎路径类似于1996年的台风贺伯[1]。台湾中央气象局于10月4日17时30分,对台湾东部海域发布海上台风警报第1报,在10月5日5时30分的第5报中,对台湾海上陆上皆发出警报。10月6日22时30分,罗莎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进入北部陆地。10月7日17点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台湾本岛的陆上台风警报,23时30分解除海上台风警报,整个过程共发了26个警报单。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是于10月8日18时(UTC)解除罗莎的台风警报。
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所测得的资料,罗莎威力最强时的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斯卡,7级暴风半径300公里,近中心最大风速有16级风,瞬间最大阵风达17级风。
罗莎在穿越中国福建至浙江一带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并改向偏东北移动,移出东海并转化为温带气旋。罗莎在西风带下加速移动,以偏东路径掠过日本,10月12日更穿越国际换日线,13日才正式消散。
台湾常将于秋季生成的台风归类秋台,在罗莎之前10年,有4个较典型的秋台影响台湾,分别是台风谢柏(1998年)、台风宝丝(1998年)、台风象神(2000年)、台风洛坦(2004年)[2]。对台湾而言,典型的秋台生成的位置主要在台湾以南的海面上,并不一定会直接登陆台湾,但是渐强的东北季风所形成的共伴效应,会对北台湾带来较多的雨势,但是罗莎虽然在10月形成,但是形成的位置是在台湾东向的海面上,行径路线也和夏季生成的台风相似。在罗莎接近台湾的过程中,中央气象局也一再上修北台湾雨量预测,至10月6日23时止之统计,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奋起湖测得累积1117.5毫米的雨量,次高的观测点为宜兰县太平山,有1072毫米的累积雨量[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